2、此种编制方法所用材料少,架设相对简单,也是经济型竹编簸箕通常采用的底部编制方式,因需要保持簸箕围边处的经篾密度,所以每种尺寸都有着默认的编制片数,可以增加底部竹条片数来增加经篾的密度。
3、 涡簸编制(轮口编)呈放射状,此种编制方法被少数竹编艺人采用,主要是通过此种编制花纹增加美观度,比起平底编制簸箕要精美不少,竹编艺人往往因为竹席用材不错而采用此种底部编制方式,能在收入上更多一些,一般采用10片 20片 40片不等。当然,当竹编簸箕的尺寸大到一定程度会被迫采用此类编制方式来保持围边经篾的密度,这也是为什么超过常规尺寸之后的竹编簸箕很少艺人愿意编制的原因之一。
4、此种编制方法用材多,相同尺寸都相应的超出平底编制方式,在耗时方面也超出平底编制,此种编制的优势在围边经篾上能很好的保持密度,在造型或者美观方面优越于平底编制。
5、密实底部编制(圆底编)可以看成是涡簸的变形编制,可采用12片、24片、36片、48片等经篾条数编制,采用竹丝密实编制,美观度大大超出前面两种编制方式,但是因为其经篾密度后,底部编制竹丝需要采用至少3中规格,所以编制难度很大,就簸箕这一块很少有竹编艺人采用,此种编制方式编制的竹编簸箕可以用来收藏和装饰,当然了,能作为竹编收藏和装饰的手工编制技术一定是需要顶尖的,不然就算采用这种编制方式编制出来的竹编簸箕也只是一种浪费。
6、以上3种底部编制是在直观上能区分竹编簸箕质量优劣的特点,也是不熟悉竹编行业的外行人能辨别的一种外在形式。当然了,一款竹编簸箕的优劣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参考。用包装带编簸箕的方法
1.圆形打包带编筐编法: 用麻绳,十字交叉,系牢固。上下穿叉做。
2.但是要注意别太松,不然会很容易走形
3.编好底后就要编帮了,编帮也就是编边。
4.编边就是一层一层地向上编,一定要紧一点。
5.然后是收边、定形,底边不平,可能要用重物压个几天就好了。
簸箕,拼音是bò ji,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有三种,一是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核桃峪的簸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它的优点是窝深、掌平,不撒粮食和簸物。掌平利于播出杂物,不留残渣,好使换。在农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备之物,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
铁簸箕做法如果身边缺一个生活小工具(家把什)怎么办?如今大多数人早已经习惯了通过购物来解决,但退回几十年前的话,自己做或者找手艺人做,是更常见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当时,筐、篓、簸箕、笤帚等工具,基本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也有很多。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在坚持这种传统方式的老手艺人已经不多了。这组图片是烟台栖霞一位朋友在自己村拍到老手艺人进村做工的场景,带大家看一下这曾经熟悉的场景。这位老手艺人已经年过八旬,不过或许是坚持做手艺的原因,他的思维和身手仍然显得比较敏捷。一个马扎,几块铁皮,两个工具包,就是他进村揽活带的装备。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因为常年低头劳作,老爷子的后辈也驼得比较明显了。
他主要做的是“铁撮(cuo)子”,撮子就是人们扫地时收集垃圾的容器。这个名字应该是一种方言式的叫法,但似乎很多地方都这么说。据说,撮子是从簸箕演变而来的,就是把簸箕的规模缩小,然后再上面加上一个把手。
做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大小,选出合适尺寸的铁皮。
然后选出底,折出边。
然后再打平。
大体成型之后,再用尺子量一量,准备做把手。
加上把手,用钉子固定住,一把铁撮子就做出来了。这样一把手工的铁撮子,老爷子卖15块钱,实际上就是个功夫钱。
除了铁撮子之外,老爷子也做其他的铁皮容器。
比如这种铁皮抽屉,甚至还能做大铁盆。进村忙活一下午,其实挣不了多少钱,但对于老爷子来说,他可能就是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年轻时学的手艺,一做就是一辈子。
3228阅读
搜索
白铁皮咬缝图解
自制撮子下料方法
铁撮箕的制作三维图
白铁下料展开图
簸箕为啥叫撮子
水簸箕做法图集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