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锻炼婴儿抬头视频(3岁前的农村早教)

 魔术铺   2023-01-08 05:15: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向往的生活

最近《向往的生活5》又开始热播,虽然到这一季时,很多人都说已经审美疲劳,节目也因为广告及形式引来了很多的争议,但并不影响每个蘑菇屋的所在地成为网红观光地。

纵观这五季的取景地,北京密云雾灵山脚(第一季)、浙江桐庐县(第二季)、湘西古丈县默戎镇(第三季),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第四季)、湖南常德桃花源(第五季),每一个蘑菇屋所在地都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

林清玄的散文写道: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莴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而这也是《往生》的魅力所在, 久在城市中的人向往着另一种生活:闲看日升日落、坐享四时更替,远离城市的喧嚣,呼吸自然的空气。

在看不到繁星的城市里,很多人都在困惑如何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拥有更鲜活生动的童年生活。

在日本,生在东京长在东京,从未在乡村生活过的马场未织因为儿子希望去看看图册上那些真实的小动物,而开启了“双城”生活:工作日在城市,双休日在乡下。

马场未织有三个孩子,长子新尼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二女儿喜欢抓鱼、登山,最小的小女儿豆豆在开启双城生活之后出生。

通过在乡间度过的每一个周末,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植物、动物,收获了很多在城市意想不到的乐趣。

孩子们幼稚的心灵上,是纯洁美好的自然,天性未被压抑,这也是马场未织的苦心所在。

她将美好的“双城”生活及孩子成长的点滴写成了《周末田舍生活》。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在中国,也同样有很多人喜爱归隐山林的生活,终南山下隐居人士已达上万。

也有人为了孩子选择“去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我跟着她,看到她在山野里奔跑,在泥土里打滚;看到她敏感于一日的天色变化,对着云朵说你们像猫咪像小鸟像刺猬;看到她面对天边巨大的明月升起,开心得手舞足蹈,说月亮上也住着小朋友在看着由由。我看到幼小的生命与天地联通,才明白我们本该有的样子。”

这段文字来自宽宽的《36岁,人生半熟》,为了让女儿真正懂得生活,宽宽举家从北京搬去了边陲小城大理。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在欧洲正在流行一种学前教育“森林幼儿园”。在森林幼儿园里对于幼儿的教育更崇尚自然,森林就是孩子们的课堂。

在森林中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方式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这里的森林不仅仅是森林,包括了山川、河流、农田、公园等所有可以体验自然的地方。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无论是乡下,还是大理的小镇,还是森林幼儿园,家长们都是抱着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体验,更好地成长的目的去的。

在很多人困惑着农村如何进行早教时,有一群人却趋之若鹜,除了心中的情怀之外,究竟是什么魅力呢?

乡野里的早教资源

认知启蒙、观察力

很多家长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就开始给孩子买认知卡片,水果、蔬菜、动物一般是最早的认知对象。

而比起卡片,在农村有着更为丰富的认知资源,而且都是实物出演,而非死板的图片。卡片再多都比不上让孩子亲自去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水稻、花生、玉米、豆角……各种农作物;

小花猫、小黄狗、哼哧哼哧的猪、咩咩咩的羊、春天的小蝌蚪……各类小动物,甚至可能还有野生动物;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各式各样,堪比百科全书。

农村地方一般周围都是亲戚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大伯大娘……孩子能够接触的称谓比城市更为丰富,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还可以锻炼社会情感及人际交往。

路边的小花、雨后的蜗牛、晨起的露珠……都能够成为孩子观察的对象,越是自然的环境里,孩子可以观察的事物越多,脑部能够受到的刺激就越多,大脑发育得越好,也就越灵活、聪明。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数学启蒙、逻辑启蒙、科学

从基础的数数,鸡多少只、花多少朵、树多少棵、果实多少个,到处都是可以计数的实物。

继续拓展,叶片有大有小,石头有圆有方,树木有高有低,太阳东升西落,比较、空间、形状都有了。

然后是果实大小排序、花朵颜色分类……

随手拔几棵青菜就可以教数数,随手拿根木棍就可以画方圆。连画板钱都可以省了。

池塘里浮动的浮萍(浮力)、树上掉落的果实(重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日升月落、四季变幻、动植物的成长,所有的原理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各种原理,农村比城市更能够深刻地体会。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语言启蒙

语言启蒙,费家长,不费钱,也不费环境。

语言启蒙最开始是听,先听后说,听得多也就说得多。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多跟孩子说话,带孩子在田间地头的时候,用形容词形容所看到、所闻到、所摸到的一切,把自己变成一个话痨,说得多了孩子自然就听懂了。

而农村有丰富的资源,最不怕没有题材,就怕家长词穷。

进阶版,当你在田间锄地,太阳晒得满头汗,这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诵《悯农》:“锄禾是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不仅记住了诗,还记住了诗里的情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一过程,不是哪些坐在房里吹着空调,看着《唐诗三百首》的孩子能够体会到的。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运动

农村比城市有更广阔的空间,孩子可以尽情跑跳蹦,相较于城市里平坦的道路,农村拥有更多的运动资源。

在城市中还要创造条件,甚至上感统课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但在农村追鸡、爬山、挖土、爬树、走田埂……

精细运动上,捉虾、捉鱼、捉小蝌蚪、捡豆子……

甚至是参加农活。

农村孩子的运动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性格、品格

农村的广大天地比较城市的钢筋水泥,能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在农村的环境里,日常可以摸鱼、摘果子、在田间奔跑,在溪水里嬉戏,很少因为衣服脏了或者哪里磕破了而受到斥责、而哭哭啼啼,这就是大自然给予的自由和快乐。

在农村不缺动物,鸡鸭狗猫、羊牛兔鱼,孩子可以亲自育、亲近它们,观察动物的成长,感知生命,培养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而且照顾猫狗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让孩子更有耐性。

让孩子参加一些农活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图片来自纪录片《阳光宝贝》

艺术能力培养

在未受污染的农村地区,抬头不是高楼大厦,有可能是穹庐下的满天星河,有可能是蓝天下的朵朵白云,也有可能是雨后水汽弥漫的青山绿水。

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景色,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已经很难见到了。

春天的绿叶繁花,夏天的荷叶莲塘,秋天的金黄麦浪,冬天的晨露白霜,每一天都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农村不缺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农村,在有心人眼里就是实施“自然主义教育”的最佳场所,只要正确地引导,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可以从大自然中取得。

受过“自然主义教育”的孩子身体更好、胆子更大、四肢更协调,也会更加自信。

农村,3岁之前无早教

在资源上,农村地区有广阔的天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及野外活动,城市中的孩子虽然有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各种资源,但也不是天天都会去,相比之下农村有着天然的早教资源优势,但是还是有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广受关注,那就是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差异。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视频的作者原意是想让大家看看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区别,但是最后广大网友给出的结论是要么两个都是农村孩子、要么一个是农村长大一个的家长是农村长大的。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来自@乡村小童

因为两个孩子反映出来的都是农村思维。

在这里并不是歧视农村思维,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影响孩子的最大因素不是生活在哪里,而是家长的意识。

可能很多人会对农村这个词有争议,认为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过去脏乱差的老印象。确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扶贫的开展,很多农村都已经今非昔比。

但是人的观念是很难立刻就转变的。

你可能很难想象,现在还有直接把孩子用绳子绑在床脚,然后家长就出门去干活的。

也见过除了吃饭换纸尿裤,孩子一整天都用绳子绑在背上。

也见过不知营养是什么,一家人就着一碗青菜,吃饭吃饱就行的。

包括生活在城市的老人在内,很多人还是认为3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要说与孩子互动,有的一整天都不会跟孩子交流。

0-3岁是孩子头脑发育的关键期,80%的脑部发育是在3岁前完成的,但是在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之下,这一阶段的教育在农村的教育几乎为零。当然,也不乏意识先进者。

1.养育者教育水平低,教育能力不足

在农村,0-3岁的孩子都是由家庭养育的,而且更多的是隔代育儿,养育者缺少科学育儿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经验。

有些养育者虽然重视教育,但是自身的能力、认知决定了孩子只能靠自己,自己成长、自己学习、自己成才。

在很多的家庭里甚至很难找出一本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

2.对早教的意识不足

农村育儿或者说隔代育儿过多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而对于孩子的管教,早期更多的是忽视,认为孩子小不需要交流、教导,等上学了老师自然会教。

对于孩子的语言、精细动作等更多的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就会了,而忽视了早期教导对脑部的刺激作用。

等到孩子能跑会跳以后更多的手段是哄骗、训斥、打骂。

更为显著的是养育者不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孩子吃饱喝足后,无论是用手机还是电视,让孩子不吵不闹听话是最重要的。

而这种被动的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输入,虽然也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但是减少了对孩子的脑部锻炼。

对于3岁前孩子的教育不仅在农村,在城市中也有很多人并不重视。

3.生活水平低

并不是生活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而是让养育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高生活水平上。

于是出现了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教育,孩子缺少陪伴,亲子关系淡化。现在的留守儿童也并不少见。

农村孩子如何进行早教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优秀的人格,那么很容易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地域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意识不足,错过孩子的黄金成长期却不自知。

那么农村的孩子如何进行早教呢?

1.父母养成早教意识

再回到前文提到的《36岁,人生半熟》,当中有一段描述了迁移到大理的人们的一些特质:

——注重生活品质。

——花极多时间陪伴孩子,享受家庭生活。

——90%以上亲自带孩子,而不会全权交给老人,少见专门雇佣育儿保姆的家庭。

每周,他们会自发举办一些育儿课程,学习如何倾听孩子、接纳情绪、正面沟通等。

由此可见,城市父母在农村也一样可以把早教做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早教的意识。

这里强调的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最直接负责人,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先有意识才能影响到孩子的直接养育人。

当你有了早教意识,你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是资源,生活处处有早教。

最好的早教就是在生活中早教,在早教中生活。

2.加强自身的学习

养育人首先应当多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发育的各个关键时期,同时学习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否则就算想要跟孩子说几句话也不知如何开口。

养育人以积极向上、勤奋向学的态度生活,潜移默化地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无论是育儿知识的学习还是孩子的早教课程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取。

而互联网与物流的发达,更是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资源,如早教玩具、书籍等等。

在这里非常呼吁大家多给孩子买书,多陪伴孩子阅读。

书中的世界是辽阔的,书中的知识是无尽的,多读书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个人的终身成长都是有帮助的。

4.重视孩子的心灵教育

其实早教启蒙不用刻意,关键在于父母是否用心,用心和孩子交流,用心陪伴孩子,用心和孩子一起读书,只要是和孩子亲密地在一起,本身就是最好的启蒙。

5.创造条件,带孩子多体验

跟城市相比,农村确实也缺少了一些资源,比如英语环境、比如人文环境等等,这就需要父母及时自省,查缺补漏,创造让孩子体验的条件。

并不是真的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才是创造条件,互联网、书籍,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很多渠道,地域间的资源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了。

6.外界的帮助

现在在陕西、福建等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也有很多的早教公益机构在努力提高3岁前儿童的受教育率。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外部资源可以帮助建立早教意识、教授育儿知识。

3岁前的农村早教:善用大自然的力量

图片来自纪录片《阳光宝贝》

三岁之前养成的生活习惯、塑造的性格品行、建立的世界观价值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早教并不是一定要在早教中心才能实现的,真正的早教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教育。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平等的,都是一张白纸,是成为一张名贵画作,还是书写一篇优美文章,还是变成草稿纸被扔入垃圾桶,都在于父母如何在纸上描绘。

多一点意识,多一点关爱,把农村丰富的资源运用起来,让爱和大自然把孩子这株小树苗浇灌长大。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5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