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058字,阅读仅需2分钟~
温僖贵妃,清圣祖玄烨之妃,孝昭仁皇后之妹,允䄉之母。二〇一五年清东陵景陵妃园寝温僖贵妃墓被盗,百年之前随着贵妃一同埋葬的华服重现人间。
清人绘 孝诚仁皇后朝服像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暗花绫镶织金锦两腰绵裤是温僖贵妃下葬时身穿的殓服,将那个时代顶级的服装织造工艺、精湛的制作技术、华贵的宫廷着装风格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古代的裤子
裤,也作袴、绔。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裤的形式应只有两条裤管,上达于膝,下及于踝,可以护胫保暖,但膝盖以上的部位并无遮蔽,故衣、裳、裤三者并用。春秋战国以后,裤的形制增多,通常将裤身接长至腰,两股之间连缀一裆,裆不缝合,谓之「穷袴」,即开裆裤。
赵伯澐(yún)墓出土的团龙菱纹开裆夹裤
一九八二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凤鸟花卉纹绣红综绢面绵裤一件,由裤腰和裤脚两部分组成,裤腰四片横向连为一体,裤脚四片,左右脚各两片,裤脚上部各拼缝两块方形面料折叠做成的裤裆,形成腰部连属,上有分裆,下有裤筒的开裆裤。其结构简洁、工艺高超,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裤实物中发展较为完善且具有典型特征的开裆裤实例。这种开裆裤在历史上沿用时间最久。
赵伯澐墓出土的绢面合裆裤
至于合裆裤,是由掌握先进骑马技术的西北少数民族较早使用,比中原早且更加完善。其以腰头、裤裆与裤腿三部分组成,裆部闭合,又称「缦裆裤」。因为闭合满裆,裤外可以不必再加穿裳。二〇〇三年新疆洋海墓地出土了一件男性墓主身穿的毛布长毛裤,是由预先计算并定织好的三块独立的毛布织片缝制而成,其中两块长方形织片做两条裤腿,第三片呈「阶梯」十字形,做裤裆连接左右裤腿,并覆盖住胯下部。
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的绢织丝绵开档裤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经检测其面料年代约在公元前一〇七四年到公元前九三五年之间,这应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合裆裤实物。其出现时间比马山楚墓的开裆裤早了几百年。文献记载,战国以后因合裆裤便于骑马活动,有利于军事的发展,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合裆裤随之在中原普及,中原人民也多穿着,称为「裈」。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宽大裤口的裤子搭配上衣「褶」,两者合称为「袴褶」。一九七五年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开裆裤、合裆裤及无裆裤共二十四件。
定陵出土的黄素绫丝绵裤
裤子的形制随着古人意识的发展及生活的需求而历经数次发展、演变。从两腿分离式的套裤,再到连腰的开档裤、封闭的合裆裤,不断向着功能性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各种活动仪、礼的需要。
北京北郊四道口清墓出土的浅驼色行云团龙纹暗花缎夹裤
区别于军人及社会底层庶民为行动方便而直接将裤装穿在外面,清宫廷裤装则更多是作为内衣,与各种礼服、便服搭配穿用,在护体、保暖的前提下,更注重着装的礼仪性。因此在清代相关典籍中详细记录宫廷妃嫔裤装的资料并不多见。
原文作者:高丹丹 王亚蓉(作者高丹丹系:北京服装学院博士,民族服饰博物馆馆员。作者王亚蓉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9月刊《贵妃的华服:清东陵温僖贵妃墓出土的暗花绫镶织金锦两腰绵裤的修复与研究》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