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新手父母都有面对哭泣的宝宝手足无措的经历,宝宝为什么哭?是不是生病了?我该怎么办?
豆豆刚出生半个月时第一次发作肠绞痛,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哭了整整1个小时都哄不好,急得汗都出来了,顾不得还在坐月子,连夜打车去了医院。谁知医院的半夜堪比火车站,保安告诉我们,光挂急诊号排队就需要1个小时,然后排队看医生大概还需要4个小时,基本就天亮了,除非孩子情况特别紧急,否则不能优先……我当时都快急哭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豆豆折腾一番,自己平静下来睡着了,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后来又不断查资料、看医生,终于了解到这是肠绞痛的症状。
我也经常收到爸爸妈妈们这样的留言:
我家宝宝睡觉前总是要哭,哭到累得不行才能睡,是怎么回事?
宝宝一哭奶奶就抱,本来都会自主入睡的孩子, 生生给养成了抱睡的习惯!
我家宝宝特别爱哭,有时候明明刚吃了奶,尿不湿也是干净的,真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哭
随着科学育儿的不断被重视,很多父母都会在“亲密育儿”与“不哭才抱”之间纠结,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就是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安全感,及时回应宝宝的哭,有的父母则认为要从小锻炼宝宝的承受力和独立性,不要让宝宝过早“掌控主动权”。
不过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时候,宝宝的情况还远不到我们纠结“亲密”还是“锻炼”的阶段,而是处于一个更基础、更表层的阶段:我们根本不知道宝宝为何而哭!
就好比宝宝是因为太热了才哭,你抱他是能给他安慰,但解决不了问题,你选择忽略他的哭,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纠结和争论要不要及时回应,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觉得,在“亲密育儿”和“不哭才抱”之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弄懂宝宝的需求,读懂宝宝的婴语。
因此,我建议注重这3点:
通过规律作息,读懂宝宝需求
我们都知道育儿界有一个很有名的E.A.S.Y模式,说运用这种模式养育出的宝宝都作息规律,该吃吃该睡睡,孩子长棒棒,妈妈好轻松。
我写过好几篇文章来推荐E.A.S.Y模式,但好多父母跟我留言说,太理想化了,宝宝怎么可能听你的安排?开玩笑吧!
好吧,我又写了文章来解读我们该如何读懂这种模式,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但还是有很多父母觉得没用。
这种留言看得多了,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写文章到底有没有意义,直到我看到这样一条留言:
重点有点多,我恨不得全部画上红线,哈哈
我觉得这个妈妈真的很智慧,她才是真正吸收了科学育儿的精髓,她不教条,但是她很会引导,她的孩子作息可能不像E.A.S.Y时间表那样精准,但重要的是连婆婆都能明白孩子的“婴语”,这是多么难得的情况!
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场景,有天我们工作特别忙,从早到晚,老板给了一堆又要写又要算还要跑N个部门敲章的事情,忙了一整天别说吃饭了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到了半夜才回到家,饥肠辘辘、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这时候你什么感觉?又想吃饭、又想喝水、又想睡觉,但是却累得摊在沙发上一动不能动,想到喝水得现烧水,吃饭得洗菜做饭折腾1小时+,想直接睡了又饿得受不了……是不是很容易就情绪崩溃?
宝宝也是一样,如果他作息不规律,很容易就会吃喝拉撒乱了套,想吃想睡想玩撞一块儿,于是烦躁大哭也就自然发生了。
所以,我非常提倡给宝宝建立良好的作息,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准确明白宝宝的需求。而一旦宝宝的需求得到了正确的解决,他就不会无故大哭,我们也就不需要再纠结该如何对待他的哭声了。
关于作息规律,你可以参考这两篇:宝宝做不到吃-玩-睡模式怎么办?死磕easy时间表的妈妈都后悔了
收好:0-3岁作息安排表,从根本改善婴儿放不下、小睡短、夜醒多
增加高质量亲子陪伴,给建立宝宝安全感
很多父母在如何回应宝宝的哭上有分歧,主要是认为不及时回应、让宝宝哭会让宝宝安全感缺失、变得胆小、敏感等。
事实上,儿科和心理学在这类问题上一直有分歧,东风和西风谁也无法压倒谁,那这至少说明:两者都有自己合理、科学的地方。
我个人的建议是:平时给予孩子足够多高质量的陪伴,比纠结哭的时候怎么办更重要。因为:
孩子不是随时在哭,时间占比小,而父母陪伴他的时间比重更大
我们可以通过陪伴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而不是纠结哭的那几分钟是否给予足够
无论多么天使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父母的拒绝和责备
高质量陪伴给予孩子的安全感,会让他在面对其他情况时内心也很安定
一个随时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非常爱他的孩子,内心是踏实的。他是不会在乎睡觉时父母在不在身边的,当不会说话的他用哭声来表达自己饿了、困了的需求时,父母即便没有及时回应,他也不会觉得害怕。
孩子也是一样,内心非常确认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当父母批评、教育、锻炼他时,他会很清楚父母是为他好,而不会觉得父母是不爱他、在嫌弃他、在抛弃他。
正确看待亲密育儿和哭声免疫
最后我来聊聊我对亲密育儿法和哭声免疫法的看法。
首先,哭声免疫法的核心是“漠视婴儿情感,让宝宝明白哭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种观点已经被淘汰了近百年了,这个已经说过很多次,不赘述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分歧,是有的人主张宝宝一哭就要回应,而另一派主张让宝宝适度地哭上一会儿,不要让父母被宝宝的哭声绑架。
其实我觉得,这两派的分歧,在于他们对育儿法都有误解。
亲密育儿法的提出者是西尔斯夫妇,起源于他们自己有一个高需求宝宝,这是他们家第4个孩子,但比她的哥哥姐姐都“难带”,总是哭、总是情绪化,于是西尔斯夫妇充分回应她、给予她足够多的关注和爱,最后让她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优秀的姑娘。
西尔斯夫妇为这段养育历程写了一本书叫《橙色亲子课》,其实我们仔细去阅读的话,会发现西尔斯夫妇也非常注重这个宝宝的规则感,也会对她说不,只是他们的方式会更有技巧、更考虑孩子特性。
那么再说到在睡眠习惯调整领域“最严格”的法伯教授,他是至今还比较严格地提倡,在宝宝学习自主入睡的过程中,需要让宝宝哭够一定时间的人,他的著作叫《法伯睡眠宝典》。但在他的书中,其实他非常重视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安全,并且提到,如果孩子对这种调整特别抗拒,那就需要停止,换其他的方法。
而我平时最为推荐的睡眠习惯调整方法是特蕾西的“抱起放下法”——宝宝哭泣时就抱起,平静后再放下,如果再哭泣就再抱起,平静后再放下——不断反复,直到宝宝在某次放下后自己睡着。这种方法是想让宝宝明白:我会陪着你,但我不会抱着你睡觉。
所以你看,在育儿界其实并没有多么剑拔弩张的立场对立,只是大家的方法、切入点、程度不同罢了。就像有的家庭教育比较宽松,有的家庭教育比较严格,都各有利弊,但无对错。
好了,写了这么多,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苦心,简单来说,就是我认为:
与其纠结宝宝是“一哭就抱”还是“不哭才抱”,不如:
首先建立良好的作息,搞懂宝宝为什么哭
平时多给与宝宝高质量的陪伴,建立起足够多的安全感,让你和宝宝都不怕哭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你家宝宝的回应的“度”,这个没有一刀切或者完全对立的做法。
以上,与各位爸爸妈妈共勉
加油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