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步一个脚印,小时候连头都抬不起来,慢慢趴着的时候可以把上半身抬起来了。之后学会了坐,再慢慢学会了爬,学会了站,再学会走和跑。有而这些大动作的发育中,抬头,坐,站,走,跑孩子都一一学会,但中间有一个爬却不是个个孩子都会经历。
不少“厉害”的孩子会跳级,主要就是跳过了爬行这一个阶段。不少家长还沾沾自喜,我们家孩子不用爬就走了,看来是个爱干净的孩子啊!
想想孩子最终是要走的,只要孩子会走,爬不爬都无所谓了,而不爬就走不是更说明孩子动作发育好,孩子更聪明吗?
加上孩子小时候无论是爬够再走,还是不爬就走,宝宝们看起来都没什么区别,一样会走路,一样长个子,一样学习生活。
但是真的没有区别吗?
慢慢的当孩子长大后,家长就会发现,没有经过爬行的孩子在这个方面会落后不少。
“爬够再走”和“不爬就走”宝宝,长大后4个差距很明显,家长别不以为然
1、宝宝平衡性方面大有差距
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在8、9个月时就不怎么会爬,但是到了10个月的时候就直接开始走路了,这让邻居一家很高兴,也会在街坊之间显摆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后来一群孩子玩就发现,玩一些平衡类的游戏时,邻居的孩子就会落后很多。
2、身体协调性也大有差距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不爬就走的宝宝长大后智力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但是孩子3岁以后,他的协调能力会差一些。比如在军训中会出现同手同脚的表现。或者是玩一些游戏时速度会差一些。
3、孩子的触觉灵敏度有差距
孩子在爬行的时候就用手去摸很多东西,这让孩子的触觉得到大大的锻炼,触觉敏感的孩子安全感要好很多。
而没爬过的孩子会出现触觉不敏感,孩子更容易怕黑,怕生,胆子小。
4、孩子的运动能力也有差距
有些高难度的技巧性动作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动作需要各种能力综合运用,而没爬过的孩子一些能力的缺失会导致孩子的运动能力大有差距。
没爬过的孩子容易出现恐高、晕车等问题。
爬行对孩子的好处多多,不少儿科医生建议孩子至少爬够500小时
一是宝宝在爬行时,他的手脚、眼、脑,开始做全身协调运作的动作,这一动作能让孩子快速的掌握身体四肢如何更好的掌控,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协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宝宝在爬行的时候,会锻炼到大脑中的掌管前庭系统的部分,让他们平衡性更稳,以及不容易有恐高、晕车的状况,也更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也就是最好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三是爬行的宝宝大脑同时在思考,帮助其大脑发育得更早。孩子没会走的时候,先会爬,可以让孩子的眼界得到更好的扩宽,看到更多的东西,而环境刺激物多了,可以让孩子的大脑转动更快。
家长在孩子一岁前带娃做游戏,让娃爬得更好,帮助孩子更聪明
引导孩子爬行可分为四个阶段:
1、2-6个月爬行前期:
2-6个月是爬行前期,很多宝宝还不会爬行,家长可以在孩子的胸腹部底下垫上毛巾或毯子,让孩子趴在上面,家长在轻轻拉动毛巾或毯子,慢慢移动带领宝宝向前爬。
少用学步车。使用学步车的孩子一般比不用的孩子晚走路至少一个月,因为使用学步车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和打断了宝宝大脑和身体的对话,给予了身体额外不需要的帮助,如果让宝宝还没准备好就走路,也许会导致孩子大腿肌肉发育不良。再者就是过多让孩子接触学步车,他就会慢慢依赖,从而导致孩子的主动锻炼性大大减少。
2、7-9个月爬行黄金周:
当宝宝进入7个月的时候,他的手臂力量已经充足,且能够把上身撑起,但是下肢力量与协调性还需要练习,那么就可以用色彩比较鲜艳的图案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玩具引起宝宝注意力,从而让宝宝对其感兴趣,有伸手拿取的欲望,在一步步把玩具或图案放到不同位置,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交臂向前拿取,训练其灵活性。
3、10-12个月爬行成熟期
当宝宝10-12个月的时候,就是训练宝宝爬行熟练性和速度的时期。这个时期宝宝基本上可以扶着东西站立起来,而通过爬行就会更大程度的锻炼孩子的平衡与协调感,用不了多久宝宝就可以走路。但是往往宝宝在学会走路时就不愿意爬行,家长这时候可以用家里的一些纸壳箱做成小小的“火车通道”,让宝宝感兴趣从而穿越通道,锻炼其的感受能力。
4、12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平衡、协调不在行可以尝试做一些保持平衡的训练,比如在一根木板上坚持站立几分钟后行走保持其平衡。
当宝宝在爬行时家长一定要在其视觉范围内,这不仅有效地保证宝宝爬行练习也能防止宝宝发生意外,所以当孩子想要爬行时要进行引导,不能无知地阻止。
写在最后: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这中间需要父母有一定的育儿知识,很多细节要注重。
更多精彩内容:
张文宏:提高孩子免疫力很重要,要多喝牛奶,家长会选了吗
孩子身上四个部分长得“大”,代表娃有福气,中的家长就偷着乐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