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起源与剪纸研究现状

 魔术铺   2023-02-23 16:49:44   1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中国民间剪纸起源与剪纸研究现状中国民间剪纸起源与剪纸研究现状

剪纸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人们在民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品类,因它制作起来方便,材料易得,制作成本低廉,而且装饰性又极强。正因为剪纸艺术以上的这些特点,因此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但剪纸艺术真正重视起来,被视作研究资料的时间并不长。“民国初期,民俗学开始在中国出现……剪纸艺术开始得到了美术家的重视。”由此可见,剪纸艺术开始被重视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性、装饰性被人们看好,而是它的实用性在人们的民俗生活的具体体现才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从这个层面上看,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人们的民俗生活是分不开的。

现代版的辞书中,“剪纸”以及“刻纸”的释文条目都有,而且解释的都非常详细,如《词海》中对“剪纸”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中国民间装饰工艺品之一。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鬃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媚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故剪纸又称为“刻纸”。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有些美术家曾对西北民间的剪纸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介绍。现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辞源》中没有“剪纸”这一词条,有“剪纸招魂”这一词条,并且解释为:旧俗,剪纸为钱形,悬于门檐,以示招魂。

有的学者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彭衙行》中出现的“剪纸”二字做为最早出现的例证来加以引用。《彭衙行》五言古诗是这样写的: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层云。 延客已嗦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灌吾足,剪纸招我魂。

现代意义的“剪纸”是一个连绵词,两个字是不能拆开的,一但拆开所表达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而诗中“剪纸”二字却恰好相反,“剪”字是做为动词来使用的,而“纸”只不过是前者的一个工作对象而已。而且在《说文解字》、《宋本玉篇》、《康熙字典》等典籍中,对“剪”字的解释均为:剪,齐断也。这与“剪纸”的基本特征是不相辅的。而且在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中,也证明了“剪纸”一词的产生是近现代的事,因此把《彭衙行》中出现的“剪纸”二字做为例证来引证有点勉强。

从古代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用“纸”来制作出的所谓“剪纸”还是用其它薄材料制作的“剪彩”、“华胜”(公元三世纪两晋时期的称谓)以及上面提到的“招魂”等,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民俗文化生活而产生的实用艺术。

真正把剪纸艺术做为一门艺术品类进行研究并收集、整理集结成册的最早研究者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小森忍君,他在中国北方搜集刺绣花样子,选出101张并序文一篇,编印成一部《中国刺绣图案》,于大正十三年(公元1924年)作为日本帝国京都“三K会”图集第九辑出版。这是小森氏通过剪纸图案艺术的另一种实用动能一一绣花样子进行研究的。

中国对本国剪纸艺术的研究落后于外国,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学者认为剪纸是俗的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好在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很多学者开始对剪纸艺术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而且近几年,己经有几部剪纸史论方面的论著问世了,像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的《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树村教授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等。但这些论著只是将研究的领域停留在“民间”这个层面,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美术专业工作者已经投身到剪纸艺术创作当中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给剪纸艺术增添了新的能量源。但现在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 视,就是有一些学者始终认为:剪纸艺术只能是那些没文化的农村老岖,用剪刀信手剪来的东西才算剪纸,而其它人用其它手段搞出来的东西不算剪纸,而且,他们还在四处奔走说要如何如何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不论是一种民俗文化,还是一种民俗艺术,它产生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人们民俗活动的实际需要,而这种民俗文化或民俗艺术能够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与完善,同样是人们民俗活动需要的结果,只有人们民俗活动需要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1826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