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正常睡眠,一般是由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再到浅睡眠期,这样反复几个周期构成,宝宝也同样。
进入深睡眠,这时宝宝睡得特别熟,不容易吵醒,一般持续70~~120分钟,然后转入20~30分钟的浅睡眠,一夜如此交替3~5次。
宝宝的睡眠有其特殊性,与生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睡眠时间长,浅睡眠和深睡眠各占50%。宝宝的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周期很短,而且次数多,并不太能分清昼和夜,特别是出生第一个月的婴儿更是如此。
随着宝宝的成长和脑神经的发育完善,其总的睡眠时间相应减少,渐渐养成夜里长睡白天小睡的节律,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的周期也相应延长,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相应提高。
专家认为:1~2岁的孩子应该一觉睡到天亮。
宝宝在浅睡眠期有各种动作,睁眼、吸吮、翻身、哭啼等,有的还会转头张望。
随着宝宝的长大,白天活动增多,晚间浅睡眠期的表现除了肢体转动外,还会有梦语、夜哭等,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识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
排除生理性原因外,一般几分钟后,又能进入深睡眠期。也有不少孩子醒来后睁着眼睛躺在黑暗中,不声不响,过一会儿自己又睡着了。
大部分宝宝即使小便、喝水后,也能很快人睡。
其实孩子和成人的睡眠是一样的。只是宝宝不知道黑夜中必须躺在床上,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差,醒来后,有的哼哼唧唧找妈妈,有的哭吵一顿,有的则干脆坐了起来。
而大人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会担心宝宝是不是病了,抱起宝宝仔细检查,或者心疼地又拍又哄,或者问他是不是小便、是不是喝水、是不是想吃奶等,这就喊醒了浅睡眠期的宝宝,使其从迷糊的半梦半醒状态中彻底清醒过来。
多次进行后,就造成宝宝夜醒的习惯。
有时宝宝夜间哭闹不停,家长甚至还会拿出白天孩子喜欢的玩具给他,这样就更唤醒了他,于是出现了夜间玩耍的孩子。也有的家长递上奶瓶试试,宝宝叼到了奶头实际是找到了安慰物,而家长却以为他饿了。于是出现了迷迷糊糊、吃吃停停的现象,吃一瓶奶的时间正好是宝宝由浅睡眠期进人深睡眠期的时间。
因此,妈妈在宝宝出现夜醒的情况时,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人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
2.当宝宝醒来哭叫时,在确定其没生病后,就慢慢放下,但不要说话,用手抚摸、轻拍他,同时关灯。用奶瓶的宝宝可以喝点儿水,但不要让他坐起来。
3.绝不能和宝宝玩耍,让其继续睡觉,即使他大哭大闹也不要理会。第一次他可能会哭闹好久,但几天后就会安静地睡觉了。
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慢慢就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当然,宝宝病理性的夜醒则另当别论。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