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声音沙哑处理方法(别大意)

 魔术铺   2023-01-03 06:53: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别大意!宝宝声音沙哑,6种情况须及时就医,2种情况无需担心!

小编敞开嘹亮的嗓门对你说:

声音沙哑,是小麻烦or声带疾病?一看就清楚!

- 科学家庭育儿 (ID:kexueyuer2012)-

宝宝声音沙哑,爸妈可能会非常担心,尤其是在宝宝发声非常小的情况下。

但有的沙哑可能比较严重,有的沙哑只是小麻烦而已。

于是,后台有不少妈妈留言:

我家宝宝怎么那么容易声音沙哑?

宝宝声音沙哑、哭闹,需要去看医生吗?

怎样不让宝宝声音沙哑?

今天的内容,会快速教你弄明白孩子声音沙哑的原因!

1、宝宝的声音为啥更容易沙哑

声音嘶哑是指发音的时候失去了正常的圆润、清亮的音质,变得毛躁、沙哑甚至出现丝丝的声音。

儿童喉部组织疏松、黏膜柔嫩,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较之成人容易出现声音沙哑。

尤其宝宝平时剧烈哭闹或有声带疾病,引起声带水肿,声音便会沙哑。

别大意!宝宝声音沙哑,6种情况须及时就医,2种情况无需担心!

2、大声喊叫引起声音沙哑

最常见的声嘶原因是不当的用嗓所致,就是哭闹、叫喊、持续大声说话等之后所导致的声带疲劳、或者损伤。

对策:偶尔不当的用声所致声音沙哑,禁声休息可好转,禁声休息之后会明显好转,禁声休息的意思是尽量小声说话或者彻底保持安静不说话。

注意:长期不注意用嗓会逐渐导致声带局部增厚,或者出现声带小结,则不易恢复。

如果出现声带疾病,比如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等疾病,声音嘶哑呈进行性加重,并且声休不会改善。

有时候也会有判断不清的情况,需要进行喉镜检查。

3、疾病引起声音沙哑

引起儿童声嘶常见的疾病有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

    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一种呼吸道急症。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通常在1-2周内完全好转。

    如果声嘶持续2周以上无好转或持续加重,需要面诊医生做检查。

    别大意!宝宝声音沙哑,6种情况须及时就医,2种情况无需担心!

      慢性喉炎和声带小结

      慢性持续性声嘶,只要没有急性炎症,一定记得声休就好。

      若就医后确诊为慢性喉炎或声带小结,必须声休或进行语音训练,同时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更严重的声嘶。

      关于喉炎的护理治疗,详细干货已放至文章底部喔!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后喉部感染,会引起喉部炎症,声带或者声门区充血、水肿引起声嘶,声嘶随着炎症的好转而好转。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4、6种情况须及时就医

        ①如果声嘶并且影响呼吸,出现喉鸣(呼吸时喉部有鸣响)必须立刻就医。

        ②急性喉炎引起声嘶并且伴有吸气性喉鸣和犬吠样咳嗽,必须立即就医,喉炎喉梗阻导致的严重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③吸入异物、呛咳之后出现声嘶,必须立即就医,高度怀疑喉异物。

        ④颈部外伤之后出现声嘶,须立即就医。因为有可能出现喉部血肿、关节脱位,影响呼吸。

        ⑤突然出现声嘶并且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需要就医。

        ⑥突发的声嘶并且伴阵发性呼吸困难,必须立即就医。

        5、2种情况无需过于担心

        ①如果孩子声嘶轻,禁声休息后可好转,并且不伴呼吸困难和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则不必过分担心。

        ②若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且声嘶发生于不当的用嗓之后,声嘶轻微的,声休即可。

        声嘶严重,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并声休。

        别大意!宝宝声音沙哑,6种情况须及时就医,2种情况无需担心!

        6、避免沙哑,用嗓习惯很重要

          不可持续大声喊叫

          日常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学会合理的用嗓,平稳的气息说话,不可持续大声喊叫。

          家长要教会和提醒孩子“用好听和柔和的声音说话和歌唱”。

          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不应该一味提倡“大声回答问题”。必要时和老师沟通说明情况,让孩子声休并停止唱歌等用嗓活动。

            注意休息和饮食

            练习歌唱、诗歌朗诵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声休。

            如果孩子出现声嘶,给宝宝多喝水,少接触冰冷和有刺激的食物。


            科学家庭育儿专家团队成员、儿科医生 郭亚丽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17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