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基础知识及陶艺文化

 魔术铺   2023-03-07 17:51:27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陶字的来历

中文的陶字,据甲骨文中的形象,是表示一个人蹲坐在地上,使用一根木棍之类的工具给黏土造型(右图中最左的图形所示)。这土坯经过烧结後便称为陶。今天我们叫做陶器。

陶艺基础知识及陶艺文化

最早出现的这个陶字是在商代留下的陶片上找到的,迄今为止仅发现这一片;是李济先生的研究成果(见1956年台北出版的《小屯》,殷虚器物:甲编,陶器)。但没有字的陶片,留下来的就很多了,我国制陶的历史悠久,已出土的陶片,经用碳的同位素C14测定,最古老的是在公元前九千年制成的。

陶艺基础知识及陶艺文化

唐三彩

最初的陶器,露天烧成,粗糙易碎,约在八千年前,开始将陶坯放到窑中,用控制燃烧的办法来提高质量,陶器不仅较以前结实,也更美观,成为艺术品了。商代以前,陶器的颜色主要是红、灰、黑三种。後来人们掌握了涂釉的工艺,陶器的色彩也变得为鲜艳丰富。唐朝制成的工艺品彩陶,习称唐三彩最为有名。

由于有这长期积累的陶艺为基础,我国在世界上生产出瓷器,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西方人遂用CHINA即中国来称呼瓷器,也可以说是用瓷器来称呼中国。而在西方语言中china 一词,也是把陶器包含在内的。

陶艺基础知识及陶艺文化

灰陶加彩鴨形器(战国)

关于陶器--彩陶、黑陶到白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步。它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我国最初使用的岩石陶器,由于考古发现不全,虽不知其全貌,但六、七千年前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在制陶技术上惊人的创造才能。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故名。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骨器,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陶器。因此,有人称它为“仰韶文化”。起后,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仰韶村的文化遗址,起分布极广,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往东到山西、河北、河南各省,遗存不下千百处,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仰韶文化彩陶所涂的彩料,大致有赭、红、黑、白四种,因含不同的矿物质而定。彩料都烧牢在陶片上,非常牢固,非用刀刮不下来。彩陶最初的装饰,受编制物的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发现烧制好的陶器不用编制物也可以使用,但纹路还是保留了下来。彩陶上常见的有席纹、绳纹、蓝纹等,又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陶艺基础知识及陶艺文化

红陶塑人头壶(仰韶)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逐渐衰落时,在黄河下游和东部临海的广大地区,又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章丘)龙山镇,故而也称“龙山文化”。

黑陶工艺的发展,东起山东半岛,西到河南、陕西地区,北到辽东半岛,南到杭州湾地区。黑陶工艺在生产上利用陶轮制作陶器,是技术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封窑技术是黑陶工艺的又一重要的发展,黑陶工艺的窑室扩大,火坑延长,提高了窑室的温度,缩短了烧窑的时间,也增加了扬室的容积。封窑技术是在烧制过程中,将窑口密封,而是陶土的含铁成分充分还原,这不仅使陶器的硬度提高,使陶器坚硬耐用,而且获得灰色和黑色的色彩效果。渗入碳素所烧制的黑陶,是一种质量很高的陶器。这种陶器的器体很薄,内外皆黑,表面光亮,有“蛋壳陶”的美誉,是黑陶工艺器中的精品。黑陶的工艺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即黑、薄、光、纽。黑是指乌黑如漆的色彩,薄是指器壁很薄,光是指它具有平滑的光泽,纽则是指在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171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