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银河,总有闪闪发光的前辈照亮我们的路,其中一位就是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汤飞凡。他带着强烈自尊心、热爱科学、奉献人类之精神,成为医学长河中伟大奠基人之一。
心中太阳的初升
1897年汤飞凡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彼时正是维新思想萌发的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以及各个思潮的碰撞,加上眼见祖国走向衰弱,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年幼的汤飞凡心中那颗振兴中华的种子萌芽了。
十余岁时,他在湖南甲种机械学校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好学的他常常假期时去矿场观察运输煤炭的机械装置。偶然间,汤飞凡在矿井中遇到两个提着大箱子的人,他好奇地问箱子里是什么,这是他第一次知道显微镜,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学会使用这个能看到微生物的仪器,而那个指点自己的学者正是湘雅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颜福庆。
求学之路
1914年,湘雅医学院正式成立,和大多数学子一样,抱着学医救国的决心,汤飞凡报考了这所学校。但难题来了,入学要考英语,然而这并未难倒他,他主动申请之后补考。顺利入学之后,汤飞凡努力学习英语,很快翻烂了词典,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正是这种刻苦努力、不断学习、迎难而上的精神,伴随着他度过了在湘雅医学院的日子,也确立了自己的医学原则——搞科学研究必须手脑并用。
毕业以后,他在前往北京协和细菌系进修,1925年,赴美深造。在哈佛学习期间,正是病毒学的拓荒时代,汤飞凡也成为研究微生物学人员中的一个。通过持续不断地对病毒学的研究实验,他成为了第一个研制出醋酸火棉胶滤膜的人,也成为那个时期第一批研究病毒与支原体之间病原体的微生物学家之一。指导汤飞凡的导师发现汤飞凡的操作规范、研究细致、思维活跃,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便邀请他留在哈佛。而在这时,他接到恩师颜福庆的邀请,希望他回国任教。深思熟虑下,他毅然回国开启了新的征程。
修远之路,上下求索
1929年,回国后的汤飞凡成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面对国内简陋的研究环境,细菌系仅他一人的窘境,他并不气馁,而是积极组建实验室,甚至捐出了自己的显微镜,成功组建实验室。教学期间,他继续研究病毒学,同时对传染病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对沙眼、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肠炎等传染病菌的研究开始了。
然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汤飞凡不得不转战前线,成为医疗救援队中的一员,坚持"能多救一个是一个,绝不放弃任何伤员"。面对祖国领土的失守,他也曾沮丧、愤怒对妻子说道:"研究,研究,研究出了再好的东西,做了亡国奴,又有何用?"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这条漫漫长路。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时候,出现了一场瘙疫,疫情紧急,他毫不犹豫从上海辞职,投入了防疫工作中。1942年,在中国防疫处,汤飞凡主持研究的天花疫苗对抗天花病毒能力远超印度的疫苗,汤飞凡的团队也深受盟军的信任。随后,他们一致决定,一切疫苗制剂、血清制品都由中国防疫处提供。
之后,汤飞凡带领团队研制出斑疹伤寒疫苗、鼠疫减活疫苗、黄热病疫苗减毒活疫苗等等,解救百姓于水火;分离出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并研究了相应疫苗,解救数以千计而儿童;建立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更研究出乙醚杀菌法,于1961年使中国全面消灭天花病毒,这一举措早于世界全面消灭天花16年。凡此种种,汤飞凡,这已经并不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人,而是人们心中的保护神。
其中最特别的是两件事
一件事是研制出青霉素。二战期间世界各地青霉素短缺,汤飞凡团队开始着手研制青霉素。每周他都会叫研究伙伴来家里开研究会,讨论学习世界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就是在这样的研讨会中,年轻的科学家们有了扎实的知识体系,也培养了敏锐洞察力。同时也深入传统医学,期间汤飞凡了解到唐代有利用长毛浆糊涂伤口消炎的记载,从而大胆提出从肉渣培养基和皮鞋等物中寻找青霉素毒株。
有一天,他在同事鞋子上发现了绿色的东西,他眼前一亮,一边让同事不要动,一边小心翼翼地从同事鞋子上拔出绿毛。这看似偶然的发现,恰恰帮助团队生产出了研制出战场紧缺的青霉素。这样的观察力和敏锐性与汤飞凡日常生活中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分不开。
第二件事是沙眼病原体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前,沙眼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形成了"十眼九沙"之说,致盲率在当时相当高。在分离出沙眼病毒后,汤飞凡让助理将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随后40多天的中,他坚持不做治疗,红肿着眼睛,在自己身上搜集了大量可靠的临床资料,证实分离出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彻底解决了数十年来关于沙眼病毒的争论,也使沙眼的发病率降至6%。这样以身试毒的实践精神恰如千年前的神农尝百草,造福人类。
面对病毒疫苗研究的坚持不懈、攻坚克难,面对战争时的果断赴前线,救死扶伤;面对百姓苦难的体恤、仁爱,汤飞凡始终在自己的战场不断向前,越挫越勇,成为人们心中的太阳。大医精诚,也正是这样的纯粹、大无畏精神,使他一步步走向医学巅峰。
太阳在心中
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年仅61岁的他选择了自杀。一代伟人的生命戛然而止。
1970年,汤飞凡因首次分离出衣原体,被国际公认为"衣原体之父"。1981年,国际眼科学大会上,汤飞凡教授被追授"金质沙眼奖章"。1992年12月12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
他曾说,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个病人,如果发明一种方法,就能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这是这样的信念鼓舞着他无怨无悔地为祖国效力,为科学献身。也正是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国际医学界把他视为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时如逝水,枯骨成灰,然而太阳陨落了吗?不。汤飞凡教授这颗太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