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会哭、爱哭,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在减少婴儿哭闹之外,如何在婴儿哭泣时,协助他们逐渐感受到舒适与安定,支持婴儿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才是我们更应该着力的部分!
该睡觉的婴儿为什么会一直哭泣?可能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生理的各种不舒服、心理情感的需求,亦或寻求关注。然而,由于每个婴儿的先天气质、生理状态及生活环境各有差异,在面对个人状态的不适或环境的变动时,呈现出来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些婴儿动辄哭声大作、惊天动地,激动莫名,令许多爸妈束手无策,尤其是夜间哭泣更是令照顾者身心俱疲。
或许大家都听过这样的建议:「婴儿哭时,如果没有肚子饿或尿布湿,就让他们持续哭一会儿,不要开门进去看,也不要回应或安抚,婴儿哭累了就会睡着。」然而,这样做的风险是:婴儿因此感到压力,而且通常会更加清醒。尤其是你仍然忍不住去检查婴儿的状态时,他就知道「下次我得哭这么大声、哭这么久,爸爸妈妈才会进来」。
如果你的宝贝夜间经常哭泣,除了喂饱他们,更换尿布之外,请试试我们针对婴儿夜间情绪管理所整理的「不哭法宝」与「安抚妙招」,协助你家宝贝从爱哭宝宝逐渐转变为好眠宝宝!
不哭法宝
一、建立固定模式的连结,让宝宝知道「现在是晚上,要睡觉」
睡前或夜间(仍需夜奶的阶段)依据婴儿的体重与需求,在固定的间隔时间喂奶。固定时间之外尽量避免喂奶,减少夜间为了安抚而喂奶,否则有些婴儿会需要吸吮妈妈的乳头或奶瓶才能感到安慰。如果可以试着用其他安抚策略,婴儿将逐渐学会不依赖妈妈的乳头或奶瓶,就能减少为了寻求此类型安慰而醒来哭泣的次数。
二、建立哭以外的表达方式,让宝宝知道「我这样做,爸妈就懂」
哭泣是此阶段婴儿的重要本能,他们透过哭泣表达生理需求(肚子饿、尿布湿),反应生理不适(疲倦、疼痛),呈现情绪(生气、难过)。换言之,若能让婴儿学会其他表达方式,他们就不会一味哭泣。在陪伴婴儿的过程中,若能透过观察他们的脸部表情、牙牙语音与肢体语言,给予适切的关注,宝宝就会知道「我只要咿咿呀呀、拍拍地板、爬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知道我想要他们陪我」,进而学习到自己不需要藉由哭泣来引起爸妈的注意。
上述「不哭法宝」是针对婴儿可能会哭的情境所做的事先防范,目的在于减少哭的次数。但在尚未建立固定作息,婴儿还不会多样的表达方式之前,哭泣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就算用了「不哭法宝」婴儿仍然常常哭泣的时候,就该换「安抚妙招」上场了。
安抚妙招
一、亲密安抚
小宝贝待在妈妈子宫里时,会因为妈妈的移动所创造出来的轻微晃动而感到安定,因此抱着婴儿时,轻微的左右摇晃,来回行走一段时间,有助于唤起他们的安定感。温暖的肌肤接触也能帮助他们稳定体温、心跳速率及压力荷尔蒙。与此同时,妈妈、爸爸、宝宝皆会释放出催产素,能带来爱与连结的感受。
不过,究竟要摇多久呢?时间的长短没有一致标准,但随着婴儿的状态逐步缩减安抚时间是个不错的做法。另一种做法是「抱上放下」,就是婴儿哭泣时,将他抱起来安抚,等婴儿稳定之后(最理想的是在还没完全睡着之前)就放下,让他学会再次自行入睡,如此重复循环,直到婴儿睡着。
二、陪伴安抚
所谓的陪伴安抚,指的是婴儿哭泣时不把他抱起来,而是陪在他身边,温柔地唱着摇篮曲,轻轻抚摸他,轻拍他,握着他的手,借此传达「妈妈/爸爸就在这里,你可以安心睡觉」。
依据临床观察,等到婴儿更能理解爸妈的话语时,就可以尝试运用让他们感到安全感的物品(像是小玩偶)做为过渡客体,部分取代安抚的角色。举例来说,若你家宝宝有一个喜欢的小狮子玩偶,爸妈就可以对他说:「小狮子好累喔,哈阿(打个哈欠),要准备睡觉了,小宝贝你带着小狮子去床上躺躺吧!」
婴儿若能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与固定作息,学习哭泣以外的表达方式,同时运用合适的安抚策略,长期下来将帮助孩子在面对挑战时,更能自我安顿与自我安抚。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