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最让父母激动的时刻之一,就是宝宝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的瞬间。那标志着离宝宝用语言和我们交流的日子已经不远啦。
可是,很多父母左盼右盼,对宝宝重复了无数遍的“爸爸”“妈妈”,宝宝就是不肯开口,真是好无奈啊。
怎样才能加速宝宝开口的过程,让他早一点学会说话呢?这其实和父母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的文章,小样妈就来分享几个科学引导宝宝学说话的方法,让宝宝的语言发展更顺利,语言能力更出色。
01 什么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说话?
宝宝学说话的时间,其实大大早于我们的预期。
小样妈曾在《宝宝开口说话前,要经历这5个阶段,怎么引导有学问》这篇文章里,给大家分享过宝宝正式说话前要经历的5个阶段,分别是:
啼哭(出生起)、咕咕之声(1、2~3、4个月)、牙牙学语(3、4~11、12个月)、语音修正(5、6~11、12个月)、学话萌芽(9~12个月)。
在上述5个阶段中,宝宝真正意义上的开口说话出现在第5阶段,也就是1岁左右。
但此前的每一个阶段,宝宝都在努力学习和说话有关的内容,包括练习发声、理解语义、学习沟通规则等。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更早的阶段,如2、3个月,宝宝开始发出咕咕的声音时,就开始为他学说话做准备了。
02 语言发展会影响智力发展,家长要重视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压力山大,担心教宝宝说话是一件很复杂、很繁琐的事?
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和宝宝交流本就是一件很自然、很本能的事。即使我们不刻意做什么,宝宝最终也能学会说话,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早期发展的重要一环,甚至会对日后的智力发展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它。
教育心理学家威廉·福勒就曾训练一些父母从宝宝出生起,就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说话。
结果这些孩子在7-9个月时就能开口说话了,2岁时已经能掌握大部分基本语法,比同龄孩子提前了2年。
这些孩子长大后,在学校的表现也很出色。不仅成绩优异,62%的孩子还被选进了天才班或提高班。可见语言能力优秀的孩子,智商和学业成绩也往往更优秀。
对普通家长来说,虽然未必能达到上述效果,但只需调整我们和宝宝沟通时的一些细节,避免常见的误区,就能大大提升宝宝学说话的速度和复杂程度,何乐而不为呢?
03 教宝宝说话的5个关键点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教宝宝说话的正确打开方式,共有5个关键点,来看看你做对了没有。
❶ 积极回应宝宝
对很多新手父母来说,陪宝宝说话是一件很尴尬,很为难的事。因为我们既不知道该和宝宝说些什么,又搞不懂宝宝咿咿呀呀的,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久而久之,有些家长就会减少和宝宝说话,觉得等宝宝大了,再和他交流也不迟。殊不知,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宝宝语言发展的滞后。
小样妈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年轻父母很少陪宝宝说话,老人、保姆则把重心放在照料宝宝的吃喝拉撒上,结果孩子3、4岁了还迟迟没有开口,这时再后悔就晚了。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无法表达确切意思,只会发出咕咕、哒哒这类声音的宝宝来说,我们该如何进行回应呢?
首先,我们可以用愉快的表情、眼神和肢体动作向宝宝传达“我们愿意和他交流”的这个信号。
如对宝宝微笑,目光始终注视着他,拍手,抚摸宝宝,做夸张的表情等,都是积极的回应方式。
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和消极回应(不回应宝宝,或把宝宝的注意力引向别处)方式相比,得到父母积极回应的宝宝语言发展的速度更快,也能发出更复杂的声音。
其次,和宝宝互动时要遵循“轮流”的规则。宝宝说一句,我们说一句,然后再轮到宝宝发言,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即使双方都只是咿咿呀呀地发出无意义的声音,也要尽量遵循这一点。因为这不仅是在教宝宝沟通的基本规则,更是在鼓励他倾听和表达。而这无疑是宝宝学习说话的基础。
这也提示我们,既不要对宝宝喋喋不休,也不要冷落他。你来我往,一唱一和,才是最佳的交流方式。
❷ 模仿宝宝说话
如果你觉得陪牙牙学语的宝宝说话很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妨试试模仿这一招。
宝宝发出“咕咕”的声音,你也模仿他的样子,发出“咕咕”的声音。宝宝说一些你听不懂的外星语,你也模仿他的语音语调,学他的声音说话。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帮助宝宝练习发音,为之后的说话做准备,又能保护好他与人交流的热情。
很多宝宝开口晚,并不是真的不会说话,而是丧失了对表达和交流的热情,而这恰恰是宝宝学习语言时最强劲的动力。
所以,不管你能否听懂宝宝在说什么,都没有关系。模仿宝宝的声音,热情满满地和他交流,就是现阶段对宝宝最好的支持。
❸ 了解宝宝目前的水平
宝宝学说话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无意义地发声、对语音的模仿(模仿大人说话的声音)、学说单个词语(如爸爸,车车)、两个词组成的短语(吃饭饭,喝水水)、简单的短句(宝宝要抱抱,妈妈喝水)等。
在教宝宝说话时,最好能使用符合宝宝当前水平,或者难一个水平的表达方式。这样宝宝最容易理解,学习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举个例子,宝宝正处在模仿语音的阶段,那么教宝宝说话时,既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也可以寻找声音相近的、有意义的单个字词来丰富宝宝的词汇量,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同时,在给宝宝读绘本,教闪卡,拿实物进行教学时,难度也要符合宝宝当前的水平。
比如宝宝正在学说单个词语,那读绘本时就以单个词语的表达为主,“苹果,这是苹果”。千万不要用复杂的句式照着绘本读一遍,那样反而会降低宝宝的学习速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宝宝没学会说话,我们就不能跟他说长句子了。
学习语言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而“听”的能力是领先于“说”的。即使宝宝还没开口说话,也能听懂一些日常表达。
但总的来说,和宝宝沟通,以及教他说话时,还是以简短、易懂为主,这样宝宝掌握的速度会更快,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会更明显。
❹ 使用“妈妈语”和宝宝交流
“妈妈语”又叫“父母语”,指的是父母,尤其是妈妈们和宝宝说话时,故意放慢速度,提高声调,加入丰富表情的这种略显夸张的说话方式。
研究发现,使用“妈妈语”和宝宝说话,能加快宝宝的语言学习进程,使他们更快学会说话,并拥有更多的词汇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当我们放慢语速,拖长声音说话时,宝宝会听得更清晰,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略显夸张、抑扬顿挫的发音则能帮助宝宝辨识不同的语音和字词,方便他们统计和归类。
此外,“妈妈语”富有旋律,听起来很像在唱歌。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语言和音乐的脑区有重叠的部分,富有旋律和音调的说话方式更能促进宝宝学习语言。
所以,尽管“妈妈语”听起来有点夸张,不符合我们一贯的说话方式,但和宝宝交流时,还是尽量使用“妈妈语”为好。
❺ 教宝宝用手势表达
前面说过,宝宝听的能力领先于说的能力。在能开口表达前,宝宝已经能听懂很多日常用语了。这就造成了“宝宝想说说不了,大人想猜猜不到”的窘境。
怎样解决这一沟通的难题呢?很多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专家都建议,可以教宝宝婴儿手语。
事实上,很多宝宝都会自发地使用肢体动作来表达特定的意思。比如摇头表示“不要”,举手表示“要抱抱”,挥手表示“再见”等。
我们要做的只是教宝宝更多的手语,如“饿了、渴了、需要帮助、谢谢”,来帮助他更清晰地表达自己。
有些家长会担心,“宝宝学了手语,会不会就不肯说话啦?”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研究发现,教宝宝学习手语并不会影响口语的学习,反之,还能增进亲子沟通,减少表达时的挫败感,增进宝宝对概念和符号的理解,提升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总之,就是好处多多。
学习的方式也很灵活。既可以根据对宝宝的观察,自创一套手语。也可以学习现有的婴儿手语。
下图就是25个常用的婴儿手语图示,包括爸爸、妈妈、睡觉、洗澡、看书、玩耍等,大家可以按需学习。
教宝宝手语时,只需在正常教他词汇的过程中,把手语动作一并做出来就行了。通过不断地重复和鼓励,宝宝最终会用这些动作,迈出自我表达的第一步。
你家宝宝是多大开始说话的?你有哪些教宝宝说话的好方法,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我是小样妈,复旦学霸妈妈,著有育儿书《懂点心理学,育儿很简单》。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带娃。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