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以后,最苦的是什么?
很多宝妈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是哄睡!
怀孕后期,总感觉挺着大肚子很辛苦,腰酸背痛不说,还经常尿频,整的晚上都睡不着,但是当妈以后才发现,怀孕时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当妈以后,睡整觉就是梦里的事情,一两个月的时候还好,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虽然妈妈需要起来喂奶、换尿布,但是孩子能够乖巧入睡,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三四个月后,不知道咋回事,孩子突然变得特别闹腾,晚上不仅要起来吃奶、换尿布,还经常哭的撕心裂肺,非得让妈妈抱着哄着,经常一抱就是两三个小时,熬得妈妈心力交瘁,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里重造。
孩子为什么会频繁夜醒?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减少夜醒,“睡渣”变“睡神”呢?
明确孩子的睡眠规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孩子应该获得充足的优质的睡眠,推荐0-3月孩子每天睡眠14-17个小时;4-11个月孩子每天睡眠12-15个小时,而且随着月龄增加,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然后趋近平稳。
1个月内的孩子每天需要1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每次睡眠持续2个小时左右,他们的睡眠还没有形成昼夜节律,而且胃容量小,所以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频繁夜醒吃奶。
1-3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4-16个小时的睡眠,白天睡得还是比较短,但是晚上睡眠有所延长,可能一口气睡三四个小时,少数孩子已经可以睡整觉了。
3-6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3-15个小时的睡眠,昼夜节律已经初步形成,可以逐步减少夜间喂奶的次数,以便延长孩子夜间的睡眠时间。
6-12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2-13个小时的睡眠,昼夜节律已经形成,晚上基本可以连续睡眠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按照这个睡眠规律进行,毕竟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月龄的孩子,睡眠情况也不一样。就拿睡整觉来说,正常来说6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睡整觉了,毕竟他们的胃容量增加,不需要再通过夜奶补充营养了,而且他们的昼夜节律已经形成,理论上来说已经不需要再夜醒了。但实际上,能这个阶段睡整觉的孩子并不多,据统计大约有30%的一岁孩子仍然会夜醒,还有不少快两岁的孩子半夜仍需要起来吃几口奶才能入睡。
“接觉”能力影响孩子的睡眠
为什么孩子的月龄相同,但是睡眠情况差距这么大呢?这主要跟孩子的“接觉”能力有关。
要知道孩子的睡眠也有周期性,跟大人一样被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只是大人的睡眠周期比较长,孩子的睡眠周期比较短而已。其中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又分为4个期,1-2期相当于浅睡眠,3-4期相当于深睡眠,这个周期更有利于孩子的体格发育;而快速眼动睡眠期则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眠状态,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孩子进入睡眠后,会先进入一段时间的深睡眠,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最后再进入浅睡眠,这样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40-60分钟(大人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90-100分钟)。一个周期结束再进入下一个周期,一直循环到孩子睡眠充足醒过来为止。
在两个周期的过渡过程中,他们处于似睡非睡的阶段,有种要醒来的感觉,只不过大人的“接觉”能力非常好,能够自动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一觉到天亮;而孩子的“接觉”能力比较差,很难轻松的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轻微的可能哼唧几声,翻个身继续睡,严重的则会出现夜醒啼哭的情况。而且,孩子的睡眠时间长,睡眠周期短,他们一晚上要经历好多个睡眠周期的过渡,“接觉”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自然会频繁夜醒。
至于那些睡整觉的孩子,通常是因为他们的“接觉”能力好,能够自己顺利的从一个睡眠周期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所以说,孩子睡眠不稳,频繁夜起主要跟孩子的“接觉”能力有关,想要让孩子由“睡渣”变“睡神”,必须要找到孩子“接觉”能力差的原因,然后做好提升工作。
这些因素会导致孩子频繁夜醒
排除生理因素和疾病,生活中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接觉”能力,从而导致孩子频繁夜醒。
1.父母过度干扰。之前我一度以为孩子睡眠差,频繁夜醒,是因为他们的睡眠暂时没有规律,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多都是父母过度干扰导致的。比如孩子睡得好好的,但是妈妈担心孩子肚子饿,非要把他弄醒喂奶;孩子刚起来没多久,玩的很开心,但是妈妈有事情要做,于是就赶紧喂奶或者轻轻晃动,把孩子哄睡;还有些孩子半夜哼哼唧唧,似睡非睡的时候,妈妈担心孩子醒来,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哄一哄拍一拍,谁知孩子就这么被惊醒了......
2.孩子作息太差:有些父母不太在意孩子的作息,总以为孩子不睡是因为不困,等困了自己就睡了,结果孩子的作息完全打乱,有些凌晨一二点睡,白天中午十一二点起床,昼夜颠倒;有些白天睡得多,晚上不困睡不着,即使睡着也睡不沉、睡不久,经常醒来哭两声,甚至爬起来玩几个小时再继续睡;还有些白天玩的太开心不愿意睡,晚上早早就睡了,但是晚上吃的少经常被饿醒......这种不正常的作息让孩子的睡眠出现时差,久而久之不只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3.夜奶太过频繁:一般来说,6个月开始妈妈就可以调整孩子的夜奶次数,延长孩子的睡眠时间,等到一岁左右夜奶基本就能断掉了。但是有些妈妈总感觉孩子白天吃奶不多,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就想让他们晚上多吃几次,补充足够的营养,结果有些孩子两岁也没有断夜奶,即使不饿半夜也要起来吃几口再睡。其实这时候的夜奶属于无用夜奶,只是孩子的不良习惯而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太冷太热,孩子吃多了肚子不舒服,孩子吃少了肚子饿等等,也会影响孩子的“接觉”能力,导致频繁夜醒。
这样做“睡渣”秒变“睡神”
要想让孩子睡得更安稳,减少频繁夜醒的情况,父母应该遵循孩子的睡眠规律,提高孩子的“接觉”能力!具体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1.尽量不打扰“夜醒”的孩子
孩子睡眠时间长,睡眠周期短,晚上需要经历多个睡眠周期,在睡眠周期过渡期间,他们会出现睡眠不稳,似睡非睡的情况。比如动来动去,哼哼唧唧、发出声音,有时还会出现吸吮、微笑、皱眉头、动鼻子等轻微的表情,孩子的眼皮下还会看到眼球在转动,呼吸浅快不规则......这些都是孩子处于睡眠过渡期或者浅睡眠的表现。此时,妈妈不要担心,更不要着急给孩子换尿布、喂奶或者把孩子抱起来拍一拍哄一哄,这些行为很容易把孩子惊醒,打扰孩子睡眠周期的过渡,让孩子感觉很焦躁,很难再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了。
所以说,面对这些“夜醒”的孩子,妈妈尽量别打扰他们,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这个时间可以是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期间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比如孩子喜欢听嘘嘘的声音,妈妈可以在孩子耳边轻声嘘嘘;孩子喜欢躲在妈妈怀里,妈妈可以伸长胳膊把孩子圈在怀里;孩子喜欢妈妈抚摸自己的后背,妈妈也可以轻抚孩子,让孩子安心。这些行为都能让孩子更放松的进入下一个睡眠。
2.调整频繁夜醒孩子的作息
对于那些频繁夜醒的孩子,妈妈需要调整孩子的作息,尽量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晚上经常起来哭闹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会哭闹?妈妈应该查找原因,排除孩子生病不舒服的原因,然后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提供一个安抚的工具,耐心的安抚孩子,用熟悉的方法哄孩子入睡。
舒适的环境:孩子的睡眠环境很重要,室内温度太高,温度太低,太干燥,孩子穿的太厚,盖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所以父母需要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给孩子合适的衣服和被褥,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的光线,尤其晚上尽量不要开灯,半夜喂奶也不要让灯光直射孩子。
安抚的工具:有些孩子习惯抱着东西入睡,有些孩子喜欢半夜吸吮,这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抚的工具,比如孩子熟悉的毛绒玩具,一条舒服的小被子,以及安抚奶嘴等等。同时,分床睡的家庭,可以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妈妈的大床旁边,尽可能近的接触妈妈,感觉妈妈的味道,也会让孩子感觉很安心。
作息的调整:孩子晚上频繁夜醒,很多是因为出现了睡眠时差,他们白天睡得太多,晚上自然会睡不着睡不稳,对此妈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睡眠,白天保证基本需求就可以了,其它时间多陪孩子玩,带孩子外出走走,以免孩子无聊的又睡着了;晚上可以在睡前做好准备,让孩子吃饱,给孩子洗个澡换上干净的尿不湿,讲个故事听个舒缓的音乐等等,这些都能让孩子尽快的进入睡眠。切记,晚上睡觉前不要玩的太兴奋,也不要训斥孩子,否则很可能会让孩子频繁夜醒、惊醒、哭闹。
3.别再进行无用的夜奶了
频繁的夜奶只会让孩子混淆吃和睡的界限,陷入给奶就睡没奶就醒的恶性循环。所以说想要孩子有个好的睡眠,减少频繁夜醒的情况,必须要远离这些无用的夜奶。一般来说,孩子6个月以后就不需要再频繁夜奶了,妈妈可以适当的调整孩子夜奶的次数,等到一岁左右基本把夜奶断掉,即使断不掉,也要减少次数,半夜一两次即可,不能过多。
注意,如果孩子只是机械的吃几口就入睡,代表这种夜奶只是孩子不良的习惯,属于无用夜奶,妈妈必须狠狠心,赶紧给孩子断掉。
叮麻寄语:孩子的睡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那些频繁夜醒的孩子,妈妈不要太焦虑,一定要多点耐心多点陪伴,及时查找孩子频繁夜醒的原因,对症解决的同时,还要遵循孩子的睡眠规律,做一些可以提高孩子“接觉”能力的事情,让孩子的睡眠得到更好的提升。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