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达先生的作品
这次Andrew Martin来的英国设计师,Chris Dezille,我上篇说过,北京专访时我们有个一个沟通,发布会上他的演讲我也听了。他认为好的设计要做到四点:简约而现代感的视角、低调奢华、关注细节、借鉴建筑语言。就拿崇尚简约而有力量感的设计这一点来说,国外设计师大都如此。不仅Chris,我们的中国设计项目签约设计师,意大利最著名的大家之一Robeto Palomba也是此观点。没人炫耀繁复的技巧,除了专做重古典的设计师。这个潮流与理念,国内设计师在学校就学过,现在同样懂得,但就是不能坚持。
我看设计大赛,或世面上的一些产品,比如一张沙发,一眼就知道坐5分钟必定腰酸腿疼。设计师不懂得人体工学么?不是。而是为了新奇出位的造型,他们不再坚持一件产品的核心使用价值。
设计师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行业,而是一个需要与客户沟通的商业职业。诚然,国内的环境,设计师们大多为生活而设计,无法做到为设计而生活。一些客户的审美能力不够,又手持钞票,逼迫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原则,完成很多的所谓“商业设计”,而这些案例,在国际领域无法被认可。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阶段,那时发现中国这个市场很怪,真正好的东西卖不出货,之后就有了很多迎合市场的设计。但我们现在设计师的问题,是太过温顺与懒惰,随大溜,而且是过去时的大溜。在愈加开放并与世界接轨的现代环境中,很多人放弃了沟通的权利与自由,客户说什么我就给你实现什么,实现不了我再来忽悠你这样做其实更好,养成了“不是我设计不好,是客户太土包子”,和“再怎么沟通也没用,有钱就是老板”的惰性。
外国设计师,是极其注重沟通技巧的,而且把沟通视为快乐的交流过程。大多数设计师,都有着着意训练过的动人嗓音,和各种换位思考、引导思维、阐述理念的交谈策略,这些人中,很多在公众场合介绍自己的案例时,如同艺术的演讲家般挥洒自如而有自信。他们绝不会做清高,不理客户的需求;也不会言听计从,变成一个复刻客户语言的包工头。他们珍惜每一次沟通,不会跟你纠缠“墙一定要用粉色”这个话题,而是引导出你的心理需求,为什么要用粉色,并加以建议,如果想实现这样的视觉效果和情景状态,我认为淡蓝色会更合适。
说到底,这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一个修养一般、不能旁征博引、兴趣不广泛无法与客户共鸣、逻辑思维感性思维不够灵敏的人,你让他沟通,他会觉得很累,还不如你说什么我做什么。前面说了,这二十年来中国设计师在飞速缩小着与国际设计师的差距,但缩小的是可以复刻的技术,不是需要一个成熟设计教育环境、乃至社会教育环境的综合素质。这个坎要跨过,不仅沟通问题可以得到极大解决,而且职业操守、设计项目管理能力、品牌意识与经营理念等个个环节,都将飞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