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体新陈代谢旺盛,正常体温在36~37.2度,对温度的感知与成年人不同。
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是低温的天气,家中老人经常把孩子多穿衣服这句话挂在嘴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带着孩子去串门时,一进屋老人拉着孩子的手质问:“孩子手这么凉,怎么不给他多穿点衣服,冻坏了怎么办”!
可是在年轻家长眼中,孩子当时已经穿得很多,再加厚孩子被捂成“球”了。于是到底该不该听老人的话?判断孩子暖和标准到底是什么?成了两代人争执不下的话题。
男孩总是在冬天尿裤子,老师发现原因
糖妈邻居家有一个“奇怪”的小男孩,他上幼儿园后夏天从不尿裤子,一到冬天就尿裤子。刚开始家长以为是孩子在冬天爱着凉,给他换上了厚鞋子和厚袜子,可情况并没有好太多。
家里老人担心不已,打算带着孩子去看医生,但男孩的老师意外找到尿裤子的原因,她判断和孩子穿的裤子有关。
男孩的裤子都是“松紧腰”看上去很好穿脱,但老师在给孩子换裤子时发现,男孩平平无奇的外裤下,穿着两条一条内裤、两条衬裤、一条保暖裤外加一条棉裤。孩子就算会自己穿脱裤子,脱完这么多层也憋不住了,难怪会尿裤子。
问起原因后,才知道是外婆这样给孩子穿的。她总感觉孩子的手脚不够热,想多穿一些让孩子暖和起来,除了多层裤子,还给孩子的上半身多套了马甲和保暖内衣。
老师将孩子的情况讲出来后,老人家才恍然大悟,将孩子的裤子层数减少之后,男孩果然再没尿过裤子。
判断孩子“冷暖”的标准,许多家长理解错了
许多家长在判断孩子冷暖时,往往用了错误的判断方式,这几个错误方式你用过吗?
打喷嚏不代表冷了:家长听到孩子打喷嚏,就会认为他冷了然后立刻披上衣服,其实有些过于紧张了。孩子突然打了个喷嚏,可能是呼吸到冷空气刺激鼻腔,也可能是空气中的细小灰尘让宝宝鼻子发痒。
孩子手脚发热时未必舒服: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正常情况下手脚温度都是要略低于的体温的,因为手脚是末梢循环部位,且温度会随着环境变化产生差异。
冬天的控温比较低,可能孩子身体并不冷,但手是微凉的,这时他并没感觉不适。相反如果通过穿衣服“捂”到手发热,那么孩子一定非常难受。
老人冷不代表孩子冷:老人总是念叨着冷,并不是他们夸张,和他们的年龄段有关。
人年纪大了之后,身体基础代谢降低,身体产生的热量远不足年轻人和孩子,相同的空温下老人确实会感觉冷,但不代表孩子也感觉冷。
家长在决定给孩子穿衣服之前,需要学会正确的判断,许多孩子冬天爱生病其实是捂出来的。
孩子是否“暖和”,这样观察更准确
判断孩子是否暖和,更准确的方法,是大人在保证自己手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将手伸进宝宝的后衣领摸后颈背。
如果后颈部是温热的,说明穿的衣服刚刚好;如果后颈部发凉,才说明宝宝冷了,如果后颈部摸上去很热甚至已经出汗了,就说明宝宝衣服穿多了。如果没注意到宝宝实际感受,只凭借手的温度增减衣服,宝宝很容易生病。
有时候孩子不是被冻感冒的,而是家长给他穿了太多,导致孩子出汗后被冷风吹到才感冒咳嗽。
从带娃角度来讲,胡乱穿衣服后观察宝宝冷热再添衣服,倒不如跟着天气预报和室内温度穿上刚刚好的衣服厚度,过年期间尽可能减少孩子的生病的可能性。
冬天怎样给宝宝穿更合适?这个穿衣小公式送给家长
若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许多人听说过孩子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个概念有些不清晰,糖妈教大家根据环境的温度,和衣服的“温度值”来穿衣服。
研究显示,令孩子感到舒适的控温,大约为26℃。
日常服装,厚一些的羽绒服“温度值”是9℃,薄款羽绒服大约是6℃;厚款弹力棉衣约为5℃,厚羊毛衫和棉背心约为4℃。
抓绒衣服和薄外套约为3℃,厚款棉毛衫约为2℃,薄款棉毛衫约为1℃。
假设室外温度为21℃,21+3+2=26,也就是说穿一件薄款毛衫加把薄外套,控制在26℃就可以了。
另外糖妈要提醒家长的是,遇到大风、大雪阴雨天时,要给孩子穿一些材质密度高的衣服防风,和冷气;日照足、闷热天气,除了要注意衣服的薄厚,也要注意衣服透气、吸汗。
给孩子穿衣服,不要一件又一件地叠加,那些给孩子穿了3层薄衣服的家长,其实完全可以换成一件厚羊毛衫。穿了几层的棉背心和毛衣,不如一件薄羽绒服加内搭更舒适。
糖果妈妈有话说:
老话讲,十层单不如一层棉,穿得衣服很薄但层数多,不仅御寒效果差、非常不透气,还会限制肢体活动让孩子显得很笨重。
层数太多的衣服穿起来麻烦,脱下去也是高难度,就算孩子有自理能力,想要如厕时一件一件脱掉也是来不及的,这种情况下尿裤子可不能乖孩子哦。
【今日话题】大家平时用什么方式判断孩子冷暖?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