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孩子肠胃特别敏感的时期,带孩子来看腹泻的家长也特别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UNICEF)的数据,5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约发生3次急性腹泻。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指病程在2周以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病。
病原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等)、真菌和寄生虫,其中以病毒感染,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在冬季。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小儿腹泻有以下几个常见因素
一感染因素
► 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病毒感染常见。
A、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腺病毒等。轮状病毒最为常见,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儿童在3-5岁时均会被感染;4-23月龄的儿童是临床发病高峰人群;新生儿感染十分常见,但通常是无症状的。
B、细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肠道细菌和寄生虫较病毒感染更常见,且主要的发病高峰集中在夏季。
①致泻大肠埃希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在发达国家中更为多见;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主要在2岁以下儿童中致病,且多为持续性腹泻;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在发展中国家会导致婴幼儿腹泻;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EAggEC)导致幼儿水样泻,在HIV患儿中会导致持续的腹泻。
②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弯曲杆菌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到的最多见的细菌,与家畜和人居地过近、在烹饪区域内存在动物有关,在2岁及以下儿童中分离的阳性率最高。
③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另外霍乱弧菌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患者中,有无色水样便、附有粘液;常被形容为“米泔样”大便,在首发症状出现后的12-18h内若缺乏快速、足够的补液,则严重的脱水会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死亡。沙门菌的伤寒热所致的持续3周或以上。
C、真菌
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D、寄生虫
在儿童最常导致急性腹泻。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 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黏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
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二非感染因素
► 饮食护理不当
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 过敏性腹泻
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 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小儿腹泻原因千千万
搞清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下期用药指南
我们为大家带来小儿腹泻的用药治疗方法
锁定【普仁健康-用药指南】
学习用药知识吧!
参考指南
1.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2. 2012WGO全球指南: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全球观点
审核:临床药学 吴柳婷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