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听力,隔开了两种世界:耳外是人声鼎沸、喧闹嘈杂,耳内是一片死寂、无声无息。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失去听力都是一件极为残酷的事情,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失聪也就意味着人生失去希望。
然而,有一个失聪的姑娘,却用有声的生命,在无声的世界里“杀出一条血路”,谱写出自己的传奇。
2022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鲜出炉,杨振宁、彭士禄、顾诵芬……等诸多科研巨星赫然在列。
而在名单中,一个来自湖南的姑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意。
她叫江梦南,是一位失聪人士。
让众人感到好奇的是,虽然今年30岁的江梦南已经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但相比于杨振宁老先生等巨星,她的这个“头衔”还是明显不够看。
江梦南凭什么被列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她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安静的女孩,被剥夺的听力
1992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一个名叫“莽山”的瑶族小镇里,一对年轻的夫妻生下了一个女儿。
按照当地的习俗,孩子可以随母姓。
父亲想了许久,决定给女儿取名“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
这个女孩,就是江梦南。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当地初中老师,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颇为美满。
而作为独生子女的她,更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独自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关爱。
江梦南出生不久后,她的父亲就在当地承包了一小块茶园,计划等她长大些,每个周末都带她到山上赏花品茶。
但,天不遂人愿。
还没等茶园的花卉绽放,命运就和江梦南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和绝大部分婴儿动辄哭闹不同,年幼的江梦南正如她的名字寓意般,既不闹人,也不开口说话,宛如安静的瓷娃娃。
父母一开始还以为是江梦南的性格问题,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以为却逐渐变成了恐惧。
莽山当地有一种“打娃娃”的儿童游戏,很多孩子都会用手拍打张开的嘴巴,持续发出“啊”的声音,江梦南也参与其中。
唯一和别人不同的是,她无法发出声音。
江梦南的异常,让父母隐隐感到不安,为此,夫妻俩开始频繁在她面前拍手、摇铃铛,希望能得到她的回应。
但绝大部分时候看到的,却是女儿木讷的表情。
“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和木头人一样?”江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和妻子带着江梦南到湖南湘雅医院进行检查,可诊断结果却让两夫妻久久无法接受。
江梦南的右耳完全失聪,左耳的损失也超过了105分贝。
彼时,只有9个月大的她,被确诊为极重度精神性耳聋。
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的江梦南父母,带她到另一家医院复查,然而,夫妻俩心心念念的“误诊”没有出现,希望再一次破灭。
江梦南3岁前,父母几乎带着她跑遍了全国各地许多医院,试图找到治愈女儿失聪的办法。
可每一次得到的却是医生们无奈地提醒:“没有办法,等孩子长大些,就把她送到特教学校学手语吧。”
在当时,民间还流行“十聋九哑”的说法,对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来说,失去听力也就意味着失去说话的能力。
江梦南的父母痛苦万分,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好端端的会得这种病?
一直到后来,江父在网上看到一种药的说明,这个疑问才水落石出。
意外的高烧,绝望与希望
原来,江梦南6个月大时曾发过一场高烧。
当时,她的父亲在县城照顾重病的外公,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人,从莽山小镇到县城足足有80多公里远。
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根本来不及到县医院治疗。
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江梦南到镇上赤脚医生开的诊所。
在尝试物理降温无效后,那个医术只有“半桶水”的医生,给她开了一些退烧药。
其中,就包括大庆霉素。
这种药固然可以退烧,但也属于耳毒性药物,对小孩子的听力伤害极大。
懵懂纯真的江梦南,就这样被剥夺了倾听世界的能力。
得知真相的江父后悔不已,可现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有多后悔,都必须去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妥善安排女儿的未来”这件事,几乎成了围绕在江梦南父母心头的梦魇。
夫妻俩曾试图将希望寄托在助听器上,可医生却说助听器只适合听损低于95分贝的患者,而江梦南的病情明显要比这严重得多。
后来,江梦南的父母到长沙一家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考察,为女儿学习手语做准备,可当真正走进学校的教室时,原本下定决心的江父,却不禁涌现出反悔的情绪。
“整个教室都是无声的,手势代替了声音,寂静得让人感到绝望。”
为人父母,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特殊群体”,况且彼时的江梦南还那么小,父母也不忍心与她分隔两地。
按照当时的规定,江父和妻子其实可以生二胎,亲戚纷纷劝他们把江梦南送走,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但江梦南的父母拒绝了,孩子是爹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血浓于水的亲情,岂能因为疾病就被轻易磨灭。
为了给江梦南治病,她的父母几乎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从颇具浪漫情调的老师,变成了为几两碎银匆匆忙忙的俗人。
然而,病魔就像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在不断吞噬金钱的同时,也一次次夺走夫妻俩好不容易升起的希望。
或许是父母对江梦南的付出感动了上苍,就在夫妻俩即将感到彻底绝望时,她却破天荒地发出了“啊啊”的声音。
那是江梦南第一次发声,父亲说她是在叫“爸爸”,母亲则说女儿是在叫“妈妈”。
或许,就连江梦南本人都说不清楚那句话的含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那一次发声,让深陷绝望中的父母感到前所未有的希望。
江梦南的父母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抚养成一个正常人,即使付出一切代价。
以爱为名的奇迹
世间若有“奇迹”,必是以爱铸成的。
为了让江梦南学会说话,她的父母想尽一切办法。
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夫妻俩每天都会抱着江梦南在镜子前不停地练习,教她对着镜子练习口型、教她如何摆放舌头……
甚至让江梦南摸着他们的喉咙、感受声带的震动;把她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前,感受说话的气流。
爱就像无形无色的声音,不可触摸,却能冲破一切阻碍。
江父收集了大量言语康复的资料,江母则考到了宜章县第一张“言语康复师”资格证。
在江梦南学会说话的道路上,她的父母甘愿成为连接这道天坠的桥梁。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最终让江梦南渐渐学会了说话。
可是,失去听力的她,并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通过听觉记忆纠正发音,而是需要牢记每一个字的音节、口型、以及舌头摆放的位置和形状。
江梦南说:“每一个字都需要重复练习上千次,这还算快的,有时候遇到一些比较难发音的字,我得练习上万次才行。”
在一些外人看来,江梦南父母的行为非常愚蠢,但江父却认为,即使是蠢,也要蠢到底。
父母坚强不息的品质,最终也慢慢传递到了江梦南的身上,成为她冲破无声世界的“救命稻草”。
4岁之后,江梦南每天至少要看三档新闻节目,即便是重播也照看不误,父母为她创造了说话的机会,而电视上的新闻播音员们,则让她学会了如何讲述标准的普通话。
努力的成果是显著的,到了6岁时,江梦南吐了吐字不太清晰外,她的言语水平和同龄人没有任何差异,甚至在上小学之前,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全部的拼音。
如果不与梦江南交流,人们很难想象,这个阳光女孩的人生,曾差点陷入万丈深渊。
苦难是一把“利刃”,有人屈服于它的锋利,也有人用它来磨砺自身,而江梦南正是后者。
从尝试接触世界,到用眼睛“倾听”世界,江梦南走得很辛苦。
在这个过程中,汗水和受伤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才女的逆袭
从上小学开始,江梦南的座位几乎没有变过。
为了从老师的口型中“听到”上课内容,她一直坐在前排中间。
但即使是这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也无法让江梦南完全跟上老师的语速。
对于其他人来说,老师讲课是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对她而言却并非如此。
大部分时候,江梦南都是靠看板书,自学赶进度,尽管明知道这样做会占用自己大量的时间,但除了这个办法,她没有别的选择。
除了必要的作息外,江梦南几乎把剩下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她比谁都清楚,父母为她争取到“成为正常人”这个机会有多不容易。
因此,江梦南觉得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努力,才对得起父母的付出。
或许是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刻苦;
又或许是缺失的听力换来惊人的记忆;
即便江梦南沉浸于自己的学习节奏中不曾和别人比较,但在不知不觉中,她还是走到了别人的前面。
江梦南可以很轻易地按照顺序把成语词典背到100多页。
四年级暑假期间,她更是提前学完了五年级的课程,成功跳到了六年级。
在众人看来,这是一份不小的“奇迹”,但在这份“奇迹”的背后,却是难以想象的辛苦付出。
因为,只有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能做到看起来毫不费力。
小学毕业时,江梦南以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考上了郴州六中。
面对众人的赞扬,她却格外平静地说:“这或许就是命运不公过后,留下的一份馈赠吧。”
在江梦南身上,有一种“温柔似水”的淡泊,尤其是她的声音,宛如电影中的精灵般轻盈且细腻。
但这份淡泊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坚强如江梦南,有时也会为自己的“特殊”而感到沮丧。
郴州六中距离江梦南的家很远,那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前往外界翱翔。
除了学习,像社交、生活之类的事物,也逐渐出现在江梦南的人生中,而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对她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别人在背后和她打招呼,她听不到;音乐课上众人在唱歌,她只能跟着念歌词。
绝大部分时候,江梦南只能靠振动或者肉眼去感应事物,她也曾试图寻找同学们所说的“好听”,但听了一下午的歌之后,得到的却是空白和虚无。
江梦南意识到,再好听的歌曲、再动人的旋律,对她来说都只是抽象的名词,没有丝毫意义。
眼睛终究无法完全代替耳朵,江梦南第一次感到如此沮丧,父亲却对她说:“有人眼睛不好,需要戴眼镜;有人脚不利索,得拄着拐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你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父亲的安慰,成了江梦南走出烦恼的指路明灯,从那时候开始,她对自己的“特殊”再无丝毫避讳。
手握利刃,向命运说不
在清楚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遗憾后,江梦南开始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2010年,她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参加高考。
江梦南记得很清楚,那一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是《早》,一个“早”字,却让她想起儿时父母带自己去看病的场景。
每次去医院看病,她们一家人都得大包小包赶着天不亮去镇上搭公交,父亲日渐苍白的头发,母亲肉眼可见的皱纹,无一不在诉说那段岁月的辛酸。
隐藏在心中多年的悲伤,那一刻在考场上爆发了,江梦南哭着在试卷上写下这段往事,却忽略了仔细审题。
没有意外,语文一向强势的她,最终因为作文跑题仅考了99分。
那年高考,江梦南总分573分,超出一本线两分,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绩,更何况是她这样的“残疾人士”。
但一向要强,将自己看成正常人的江梦南,对这个成绩却感到非常不满意,她向父母提出复读。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江梦南废寝忘食,以前所未有的努力,迎接第二次高考。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不管健全与非,皆是平等。
2011年,江梦南考出了615分的优异成绩,成为莽山第一个考进重点大学的孩子。
分数出来那天,她们一家人抱在一起忍不住热泪盈眶,江父更是长吁了一口气,似乎放下了什么负担。
苦难铸成的利刃,终于被江梦南紧紧握在手上,那一刻,她终于有向命运说“不”的权利。
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江梦南想了很久,决定报考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她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有原因的。
童年的经历,让江梦南深刻体会到“错医重病”的悲剧,她希望自己能研制出更多高疗效的药物,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苦恼不再重演。
同时,江梦南的偶像张海迪也是毕业于吉林大学,她想要追寻偶像的脚步,活出新的人生。
开学那天,江梦南拒绝了父母陪同的建议,独自一人乘坐火车,前往3000公里外的长春。
那是一段很漫长的“旅程”,沿途的风景像倒放的电影,快速穿过她的视野,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
但在喜悦之余,江梦南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些许忧虑:“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我的声音好听吗,同学们会不会介意我的情况?”
人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总会不自觉地感到忧虑,江梦南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是金子走到哪都会发光,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吉林大学,江梦南依旧绽放出属于她的光芒。
书写传奇,黎明到来
在大学同学的印象中,江梦南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她可以像傍晚的春风一样温柔,耐心倾听他人的故事;
她待人极为真诚和善良,即使是不相识的陌生人遇到困难,也可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但更多时候,展现在江梦南身上的,是自信和坚强,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多么难以实现的事情,她都不曾退却,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
众所周知,英语六级考试本就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听力占总分35%的情况下,对江梦南而言无疑是“绝望难度”。
很多同学都劝她向学校申请放弃英语六级考试,但江梦南却没有这样做,她说:“我只是有点特别,但我不特殊。”
冬天的吉林格外寒冷,为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江梦南每天起早贪黑,顶着寒风默默学习。
晚上睡觉前,她会提前设置好震动模式的闹钟,然后一整晚都把手机握在手里,确保能准时起床;
天还没亮,她就摸黑迎着风雪到图书馆自学,一直到快关门才回宿舍。
以自信为骨,以坚强为血肉,在无声的世界里,江梦南谱写出一次次“传奇”。
她曾连续3年获得校级奖学金、两次获得“东荣”奖学金,除此之外,颇具名气的“白求恩医学”奖学金也被她收入囊中。
即使无法听见声音,这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才女”。
本科毕业后,江梦南选择继续深造,她报考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但最终还是以一分之差遗憾落榜,调剂回了吉林大学。
随着研究课程的不断深入,江梦南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对于失去听力的她来说,这无疑是很危险事情,在老师的建议下,江梦南选择转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换一个研究领域重新开始,其难度可想而知,单单是大量专有名词,就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然而,江梦南没有放弃,她一边学习国内外的理论课程,一边自学语言编程,最终她用全英文发表了一篇在国际范围内颇具影响的论文。
这篇论文,后来被收录进国际权威数据库。
黑夜是暂时的,黎明始终会到来。
2018年6月22日,在吉林大学2018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上,江梦南不但成功拿到了硕士学位,而且还获得了吉林大学2018年度自强自立研究生称号。
命运剥夺了江梦南的听力,试图以此让她屈服,而江梦南却打响了生命不息的响指,几番战胜命运。
博士征途,重拾听力
拿到硕士学位三个月后,江梦南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在更加辽阔的“清华园”里,她一如既往地在众多“学霸”中脱颖而出。
灿烂夺目的她,甚至获得了2021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的荣誉。
事实上,江梦南早在硕士毕业前夕,就经过好心人的帮助成功植入人工耳蜗,恢复了听力。
对她来说,在失去听力整整26年之后,重新回到有声世界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即使把耳蜗的灵敏度调到最低,她也有可能被微小的声音吓一跳。
但就像那个为她做手术的医生说的:“你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路,为什么不试试看,自己的人生还有多大的可能性?”
人生,其实就是在一次次突破中实现自我价值,不只是江梦南,你我也是这样。
这些年来,每逢节假日回家,江梦南都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以自己为例子,鼓励那些听力、视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即使命运残酷、生活不尽人意,但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总能在绝境中用双手勾勒出属于自己的岁月静好,梦里江南。
凭什么?
2022年3月,“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名单上,出现了江梦南的名字。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她距离这个荣誉还差了不少,毕竟上榜者不乏杨振宁老先生等科研大牛。
在百城君看来,江梦南虽然不是成就斐然的科研巨星,但她的故事里,同样有着许多让我们为之动容的闪光点。
父母对子女无私的付出和爱护;
江梦南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乐观;
以及她以身为例,帮助他人的善良。
江梦南的故事并不宏大,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家庭的“陈年旧事”,但仔细想想,这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不正是由一个个小家庭构建而成的吗?
很多时候,感动不一定需要多么伟大的故事,在平凡的世界里,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书写出另类的“不平凡”。
“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生命就会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这个道理,是江梦南告诉我们的。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