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宝宝为什么会得黄疸,以及宝宝为什么会得黄疸型肝炎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宝宝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以下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婴儿黄疸,大多数指的是在新生儿期,因为宝宝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根据黄疸性质、出现时间、进展程度、高峰时间及最高值、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什么原因会引起生理性黄疸?
1. 肝脏分解胆红素的负荷增加:
宝宝在孕妈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会刺激宝宝生成过多不成熟、寿命短、容易被破坏的红细胞,因此宝宝刚出生时胆红素的来源高于正常;刚出生宝宝肠道里β-GD的活性相比起成人,都会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增加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
2. 肝细胞不能完全摄取胆红素:
新生宝宝肝细胞所含的胆红素受体蛋白不足,其中Y蛋白最多只能达成人的1/5,直到出生后一到两周才能升高到成人的水平。
3. 胆红素结合不足:
新生宝宝体内促进胆红素结合的酶活性度差,使胆红素的结合受限。
4. 胆红素排泄分泌功能欠佳:
宝宝刚出生的48-72小时内,多数身体热量不足,导致胆红素的排泄、分泌功能欠佳。
5. 宝宝体内血循环改变:
在宝宝出生后,就会进行脐带结扎,脐静脉断流,此时,宝宝的门静脉就会绕道肝窦状隙,减少了肝脏的供养,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减慢。
什么原因会引起病理性黄疸?
1. 母乳因素
早发的母乳性黄疸,多由于母乳喂养频率不足,宝宝摄入热量不足,宝宝排出胎粪延迟等原因引起;而迟发的母乳性黄疸主要与孕妈初乳中β-GD活性高,导致宝宝体内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相关。
2. 溶血因素
如果宝宝与孕妈血型不合而发生的溶血,宝宝多表现为急性溶血,除了黄疸,往往还伴随贫血、肝脾肿大、神经系统及全身的症状;如果宝宝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溶血,也会引起类似于生理性黄疸的黄疸,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如果宝宝发生G-6-PD缺陷,可能会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下出现溶血,引起黄疸。
3. 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宝宝胆红素排泄分泌功能下降,损害肝脏功能,降低肝脏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导致黄疸。
4. 阻塞
如果宝宝胆道发育异常或因为其他因素,部分阻塞或者闭锁,宝宝肝细胞中的胆红素就不能通过胆汁排到肠道中,血液中结合胆红素的水平大大上升,引起黄疸。
我是儿科医生,每天都会接诊黄疸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umol/L,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可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又有那些特点?
1.胆红素生成的过多 具体的原因是①红细胞数量多②红细胞寿命短③其他组织来源的胆红素增加
2.血浆蛋白连结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
4.肝肠循环 特点在 新生儿肠道蠕动差,增加了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特点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田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在生后3-5田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不超过3-4周。
2.病理性黄疸特点 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比较快,黄疸的持续时间长,黄疸腿儿复现。
我们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比较多的,常常是多重病因同时存在。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破坏增多及前边提到的肝肠循环增加,使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黄疸。
2.红细胞增多症 常见于母-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
3.同族免疫性溶血 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和
4.感染导致的溶血
5.肝肠循环增加
6.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
7.等等
治疗: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光疗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我是儿科医生张旋,善于解答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儿童喂养保健方面的问题。乐于和你互动交流!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影响不大,一般不作特殊处理。而由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可致细胞功能紊乱,严重者可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围生期因素占首位,依次为感染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多因素混合。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母乳性黄疸为主。
黄疸的诊断标准
(1)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txmol/L,早产儿 257Ix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txmol/L;
(3)足月儿日龄/ 2周,早产儿日龄 4周,黄疸不消退或退而复升者;
(4)血清结合胆红素1 34txmol/L;
(5)黄疸明显伴有嗜睡、反应差、肌张力低下等临床症状。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 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变化而引起的,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体沉积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
一般来说,胆红素值越高,黄疸就会越明显。根据我们肉眼的观察,足月儿中有60%,早产儿约80%可见黄疸。有的轻微,只需动态观察,不需特殊治疗;有的则很重,甚至需要立即换血治疗。 具体可以分为 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如果我们看到原先粉嫩白净的小脸开始发黄,看上去像是得了什么重病似的,不要慌,这多半是爱捣蛋的黄疸在捣蛋。
新生儿黄疸绝大多数都是 生理性黄疸 ,主要因为出生后母乳喂养不及时或喂养不足,排便少,再加上新生宝宝本身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体内胆红素积累,造成的皮肤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会在出生后5-7天开始逐渐消退,也有会持续2-3个月。只要黄疸不重,不需要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
绝大多数的黄疸,多喂母乳、适当吃点益生菌、多晒太阳会对退黄疸有所帮助。
个别宝宝超过2周脸还发黄,有的甚至全身发黄,这就比较严重了,需要带宝宝赶紧就医,可能需要化验肝功能和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蓝光照射可通过皮肤将引起黄疸的胆红素结构变性,阻止胆红素进入大脑,避免因高胆红素可能造成脑损伤。
给宝宝晒太阳退黄疸,不要隔着玻璃晒,这样无法起到作用!给宝宝晒太阳时要尽可能的在不晒眼睛的前提下,漏出更多的皮肤。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1、 黄疸指的是由于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导致的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血液里面的红细胞衰老之后,在血液中就被代谢成为非结合胆红素,然后在肝脏里面继续代谢,成为结合胆红素,在胆囊中储存或者被排到肠道里面,在肠道里面,有一部分又被吸收进血液,也有一部分随大便排出,这整个过程维持着我们血液中胆红素的正常含量。
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之后,血液中的胆红素就会升高,在我们的皮肤、黏膜、眼白就会出现发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正常情况下,足月儿中约有 80% 可肉眼观察到黄疸。新生儿由于其自身胆红素代谢能力的不足,通常在生后 1~2 周内,血液中总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胆红素的蓄积;就新生儿而言,血中总胆红素值 85μmol/L(5 mg/dl)时,我们就能够用肉眼看到皮肤黄染(即黄疸)。
2、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一般在生后 2~3 天开始出现,4~5 天达到高峰(经皮胆红素值 12.9 mg/dl),持续 7~10 天左右可消退;
病理性黄疸 则可能出现更早(生后 24 小时内),更快(每天上升幅度超过 5 mg/dl),更高(一般12.9 mg/dl),以及更加持久(黄疸持续时间往往超过 2~4 周,甚至长期不退)。
当然,以上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比正常足月儿来的更早、更高、更持久。
3、新生儿黄疸,该怎么治?
目前比较公认的黄疸治疗方法为:蓝光治疗和换血治疗。
前者是指将新生儿置于有一定光强度的蓝光环境中,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将胆红素排出体外、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蓝光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么不良反应。
后者就是用合适的正常胆红素水平的血液去置换新生儿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这种方法听起来比较吓人,操作起来也相对复杂,当然,不良反应也会比较多。作为专业儿科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换血治疗的。
有时,通过加强喂养,促进宝宝大便排出,或者运用一些药物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黄疸消退。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病因的黄疸,还会采用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等方法进行治疗。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 App 科普文章:
朱佳骏《 新生儿黄疸到底要不要紧? 》
二喵居士《 母乳会导致黄疸?要不要停掉? 》
编辑 / 李坏
当宝宝血清胆红素超过34μmol/L(5mg/dl),就会发现宝宝皮肤变黄,即黄疸。
为什么会有黄疸出现?
上述为黄疸出现的原因,黄疸可以分成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其有以下特点: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最长可延迟3-4周。3.每日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3.每日胆红素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4.黄疸容易退而复现。
说起黄疸呢,这是一种出现在新生宝宝身上的疾病。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两到三天内会开始出现,这种病的一些症状为: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开始出现黄染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体内的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掉,这就导致了其体内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大大超过了宝宝体内肝脏和肠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其体内的胆红素增多进而引起宝宝出现黄染现象。
在正常的状态下,人体血液里面的红细胞在衰老后,在血液中被正常代谢后就成为了非结合胆红素,之后这种胆红素会在肝脏继续代谢,最终变成结合胆红素,在胆囊中储存或者被继续排到肠道。在肠道中,胆红素的一部分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进行利用,另一部分则被人体正常排出。这一个人体循环过程过程维持着人体血液中胆红素的正常含量。如果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或者故障,那么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受到刺激出现应激性反应,也就是升高。于是在我们的皮肤、黏膜等部位就会出现发黄,也就是所谓的黄疸。
至于为什么新生儿黄疸高呢?医学研究认为: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母亲胎内的缺氧环境致使宝宝体内红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多。而在宝宝出生之后有了肺呼吸,导致了其体内血氧分压升高,导致红细胞被迅速破坏,进而导致产生较多的胆红素。此外,新生儿时期宝宝的肝脏系统发育不完善,其酶的分泌不充分,因此并不能将体内的胆红素从肝脏排出。
指导专家:石计朋,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简单来说,新生儿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情况下是因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所致。
首先我们要明白, 为什么在新生儿中黄疸的发生率会那么高呢? 这得从 胆红素代谢的三个阶段 说起。
首先是 肝前阶段 ,新生儿在子宫中处于低氧的环境,体内含有大量红细胞来运输氧气,分娩后,由于 大气中氧气浓度较高 ,新生儿 体内过多的红细胞会大量破裂 , 释放出血红蛋白 ,进而形成 胆红素 ,部分胆红素被肝脏代谢, 剩余超出机体能力范围的则有利在血液中 , 造成胆红素浓度增加。
接着是 肝脏阶段 ,由于发育尚不完善,新生儿 肝脏的功能还未完全形成 , 各种代谢胆红素的酶活性较低,导致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受阻。
最后是 肝后阶段 ,一般情况下, 胆红素经肝脏代谢后会被排入肠道 , 由肠道中的微生物进一步代谢从而排除体外,而新生儿的肠道中微生物极少 , 胆红素无法被分解 ,会继续被肠道吸收而进入体内, 使肝脏的代谢功能前功尽弃。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 健康 知识和您分享!
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包括:
饥饿: 而导致血糖降低,使血红素代谢的中间物质含量不足,可通过喂奶缓解;
缺氧: 胆红素的每一步代谢需氧供能,因此防止新生儿窒息非常关键;
脱水: 可导致血容量降低,胆红素浓度进一步增加;
酸中毒: 会破坏各种酶的活性,阻碍血红素代谢。
虽然新生儿黄疸 发生普遍且不致命 ,但并不能 排除高胆红素对幼小机体的严重损害 。目前有很多种方法来鉴别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其中最常用的是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 。但是,这种方法也 存在弊端 ,首先, 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的标准,也可能会发生胆红素脑病 ,而高于此标准的也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另外,由于新生儿的机体状态处于一个高度变化的时期, 不能用一个固定的临界值来判断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 。
因此,是否实行干预措施,要从多方面因素进行考察,包括体检、病程、病史等。尽量减少药物或病理损伤对新生儿造成的不可逆性伤害。
一般来说,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措施,主要分为光照治疗、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等。 其中 光照治疗 最为常见。它是目前最为安全的方法, 少见副作用,且对新生儿的伤害最少 。主要是蓝光照射,其次的是白光。 药物治疗一般服用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酶诱导剂 ,增强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 当存在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时,应尽早采取措施,例如换血等,减少并发症。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很高,专家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多数情况下出生14日后便会消失,但如若出现时间过长或胆红素含量过高,不应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新生儿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原因导致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值增高,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的一种现象。人体内胆红素由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组成,因此,新生儿黄疸可分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引发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多为病理性的,其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肝外胆管疾病:包括胆管闭锁、胆总管囊肿、其他肝外胆管疾病。2、肝内胆管疾病:包括肝内胆管缺如,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胆汁粘稠综合症。3、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变、肝脑肾综合症、Dubin-Johnson综合症和Rotor综合症、络氨酸血症、果糖血症、尼曼-匹克病、戈谢病等。4、感染:宫内感染、败血症等。5、特发性婴儿肝炎、6、全静脉营养引起的胆汁淤滞。 而高未结合胆红素导致的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缺乏、红细胞膜缺陷、败血症、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垂体功能减退、家族性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以及肠肝循环增加。诸多原因可以导致孩子出现黄疸,因此当孩子的黄疸“一目了然”时,请及时就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是很容易得黄疸的。一般来说,新生儿得黄疸都是不严重的,所以不需要治疗。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1
一、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 :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 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 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 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宝宝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2
一、新生儿得黄疸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不少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白眼球发黄,这是因为宝宝们患上了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因为宝宝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发黄现象。
红胆素是血液中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废物,这种废物最后会经过肝脏排出体外,但当这种废物产生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出现上述发黄现象。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群体当中发病率较高,家长也不需要为此感到焦虑,新生儿黄疸是可以治好的,家长需要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日常注意做好护理,疾病才能早日痊愈。
二、新生儿黄疸指数
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一般都会染上黄疸,这是因为在未出生前,所有的新陈代谢都是由妈妈帮着完成,等一旦脱离母体,就需要自己排除体内的产生的废物,特别是需要把一种叫做胆红素的废弃物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或根本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所以胆红素和黄疸有密切的关系,黄疸的指数就代表着胆红素的浓度,如果胆红素的浓度在10mg/dl,那么,就代表黄疸指数为10。
婴儿为什么有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那么婴儿为什么有黄疸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关于宝宝为什么会得黄疸和宝宝为什么会得黄疸型肝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