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宝宝肠套叠是什么症状,以及宝宝肠套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婴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儿期最严重的外科急症,如能早期发现,非手术方法就可治疗。婴儿肠套叠的症状有果酱样大便、腹痛呕吐以及腹部肿块。引起该病的原因并不明确,但合理喂养宝宝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
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肠套叠的症状
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2、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不会详尽讲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嬉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3、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4、腹部肿块: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而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病的早期,腹部可扪及肿物;到了晚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出现腹膜炎征象,此时,腹部肿块反而不容易查出。
肠套叠的病因
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 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
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进到左侧结肠。
按套入肠的顶部和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统计,最多见的为回盲型,占39%,其次为回结型,31.5%,回回型、6.7%和结结型,4.7%,其余为少见类型。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
手术疗法:对肠套叠比较严重的宝宝,应采取剖腹复位套叠肠管的手术疗法。手术后,家长要定时帮宝宝变换体位,宝宝的饮食要以稀、少、清淡并富于营养为原则,量与质要逐渐增加,才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
非手术疗法:
1、空气灌肠复位法。宝宝患病不超过12小时,全身情况良好,可做空气灌肠复位。超过24小时,全身情况明显较差,如腹胀严重者,禁忌做空气灌肠。
2、钡剂灌肠复位法。就是将钡剂灌入直肠内,通过荧光板,观察肠套叠阴影,确诊后,按规定增加压力,使肠套叠复位的治疗方法。
灌肠后,一般会让宝宝口服炭末,然后观察其能不能随大便一起排出。如能随大便排出,证明复位成功。
采取非手术疗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给宝宝保暖,防止着凉、腹泻,饮食要以半流质为主,以免造成套叠的再次发生。
如何预防婴儿肠套叠
预防婴儿肠套叠主要在于合理喂养宝宝,具体如下: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早产儿宝宝辅食添加必读
只要父母能够合理喂养你的小宝宝,仔细观察宝宝的一切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就可大大降低肠套叠的发病率或得到及时的治疗。
婴儿肠套叠最早期症状
养育宝宝的过程中,爸妈们每天都在收获惊喜。然而,惊喜有一个亲生胞兄,名为“惊吓”,总喜欢突然造访,让父母们顿感无措,心生彷徨。这不,有爸妈发出“SOS”求救信号了——宝宝肠套叠了,咋办?
一、话说,肠套叠到底有何来头?
所谓肠套叠,就是一段肠管钻到了附近的另一段肠管中,2岁内的宝宝(尤其是4-10个月的宝宝)是高发人群,并且男宝比女宝更常见,肥胖的宝宝更多见。
宝宝发生肠套叠以后,被套叠的肠壁血液会受到阻碍,可能会导致肠道缺血、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所以,肠套叠有一定的凶险性。
不过,如果肠套叠能够及早发现,那么宝宝要遭受的“罪”,就会轻很多。
二、了解肠套叠的信号
1、早期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和呕吐
肠道本来是有节律地蠕动的。宝宝发生肠套叠的时候,由于肠道被堵住了,每当蠕动波到达套叠部位的时候,就会感觉腹部绞痛,因此会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通常是10-20分钟发作一次。因为肠蠕动受阻,宝宝还会呕吐。
2、果酱样大便,也是肠套叠的重要特征
在肠套叠的最初几小时,排出的大便的可能还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套叠部位的肠道发生水肿,黏膜渗血,因此,宝宝会排出果酱样的大便。
3、除此之外,发生肠套叠的宝宝,因为腹痛还会有面色苍白、双腿蜷曲、躁动不安等表现。
有些时候,父母在宝宝的腹部还能摸到一个长条的包状物。
这里给广大父母提个醒,由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触碰其腹部,宝宝的哭闹会骤然加剧,也要怀疑是不是肠套叠了。
三、宝宝肠套叠了,怎么办?
应对宝宝肠套叠,最关键的一点是:及早发现,及时送医。
病发初期,一般通过空气或者生理盐水灌肠,就能使肠道复位了,不需要开刀手术。
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或病发超过24小时才送医,宝宝可能已经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了,就需要开展紧急手术。
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对肠套叠有一定的了解了。其实这份“惊吓”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爸妈们足够细心,反应迅速,那么就能化险为夷,让宝宝不至于遭受太多痛苦。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
腹痛
而且是急性阵发型的腹痛。就比如说是正在玩耍或者是干别的事情,突然会感觉到腹痛难忍,使得患儿啼哭不停,甚至会浑身出冷汗,还有就是可能会满地打滚,面色苍白;然而有的可能也不会大声啼哭,但是可能会突然性的觉得特别烦躁,而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了正常。
血便
便血是肠套叠最主要的一个症状。首先,便血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可能比较正常,因为有时候上火就可能会出现便血,但是治疗以后,一周之内仍然没有效果的,就需要及时的就诊了。这有可能是发生了肠套叠。这种病发病后会改变大便的颜色。
腹部有肿块
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如果在婴儿安静或者是熟睡的情况下,他们的腹壁部分都比较放松,肌肉都比较松弛,所以我们用手去摸的话,很有可能会摸到一个硬硬的肿块,这个肿块就是肠套叠的一个明显症状。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一定要及早的就医。
肠套叠的危害
肠套叠在小儿时期是急性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要立刻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然会给宝宝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中毒:
肠套叠刚显现的时候,孩子没有可怕的症状,如果病情被忽视了,肠壁会出现坏死等症状,此时他们全身机能会紊乱,一些宝宝会出现高烧、脱水等,中毒现象会发生,甚至宝宝生命也受到威胁。
2、后遗症:
幼儿肠道出现套叠现象,如果就诊不及时,可能会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叠加的肠壁血流难以流通,时间久了,可能坏死或者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的出现,即使宝宝日后缓解了这些症状,一旦病毒入侵,也有复发的可能。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一般用于发病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套叠不重者,目前包括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剂 *** 复位、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 *** 复位及应用纤维结肠镜气体复位等。复位后患儿常安然入睡,腹胀减轻,肿块消失。常在复位后服用药用炭1g,数小时后由 *** 排出含有黑色碳末的粪便,完全复位后方可进食,若 *** 后患儿出现腹胀、高热及心率加快等症状,可能原因为肠内的细菌和毒素被吸收,需要静脉补液和应用抗生素等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指征为发病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较差,多次复发、慢性肠套叠、或复合型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及晚期合并有其他肠道疾患等。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同时需禁食、停留胃管与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等。术后可能合并的并发症有高热、抽搐、腹胀、切口裂开及肠瘘与腹膜炎等。
预防措施
1、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也不能过饱,最好能按时按量进食,防止小儿胃肠负担过重或饥饿不适。
2、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小儿尚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
3、 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小儿受到家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 *** ,引起胃肠蠕动紊乱。
4、 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驱虫,不要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索。
5、 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影响,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不要以为孩子曾经患过肠套叠就疏忽大意。
相关文章:
[小儿肠套叠的原因]
[小儿肠套叠怎么治疗]
宝宝出现肠套叠会有什么症状?
1、腹痛
这是肠套叠的主要症状,突然发生,呈阵发性疼痛,孩子会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2、呕吐
呕吐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
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有时仅为少许血丝。
4、腹部包块
孩子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
小孩肠套叠是什么症状?
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
肠套叠依据临床发病缓急和梗阻程度,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型。急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儿,以持续、完全性急性肠梗阻者为特征;亚急性肠套叠,痉挛发生时间轻短,呈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慢性肠套叠为慢性反复发作,好发于成人。因病理改变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
1.急性肠套叠多有腹痛、呕吐、便血、肿块及全身情况的改变。
(1)腹痛:为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占就诊主诉的90%~100%。因肠套叠形成后,肠腔即发生梗阻,近端肠段发生剧烈的蠕动和痉挛性收缩,随着每一蠕动波发生,使套入段不断向前推进,将肠系膜牵入鞘内而产生剧痛。营养良好,平素健康的婴儿常出现阵发性的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痛苦状。持续10~20min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数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如此反复。体质较弱或在肠炎、痢疾基础上发生肠套叠的病儿可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较大儿童患肠套叠时腹痛发作间歇期一般较长。
(2)呕吐:肠系膜受到牵拉引起的反射性呕吐。为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之一,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有发生,吐出物多为奶块或其他食物,以后常夹有胆汁,12~24h后,呕吐可渐停止,但常有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再次呕吐,甚或吐出物为粪臭液体,说明套叠所致之肠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肠腔内渗出血液与肠黏膜分泌液混合可出现便血。便血常于腹痛后4~12h发生,起初混有黄色便,很快即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可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套叠早期即有便血,小肠型肠套叠便血发生较迟,较大儿童往往缺乏肠套叠便血症状,或在发病数天后才发生。若患儿无自行排便, *** 指诊可见手套染血。
(4)腹块:病初腹痛暂停期一般能顺利进行腹部检查,扪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检查自右下腹开始,依次摸右季肋部,上腹中部及左腹部,因婴幼儿肠套叠以回盲型居多,肿块的部位多沿结肠框分布,严重者可达直肠。肿块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多如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度,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发病超过1~2天者,因套叠部以上小肠胀气显著,故往往难以扪及肿块。
(5)全身情况:随肠套叠的病情进展可出现精神萎靡,表情冷漠,呈重病容。48h后出现肠坏死者可产生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更趋恶化,常有高热、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等表现。
2.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成人,症状颇不典型,83%~92%具有导致肠套叠的器质性病变。其病程发展缓慢,表现为慢性、间歇性、不全性梗阻,症状出现数天、数月~1年以上,最后可逐渐发展为急性完全性梗阻。初发为反复出现肠道炎症及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腹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大便中可有少量的黏液和血液,也可完全正常。腹部肿块在疼痛发作时可出现或变硬,并可见到肠型,疼痛间歇期恢复原状,若套叠自行复位,则腹块可完全消失。
Felix报道,慢性肠套叠症状中痉挛性腹痛75%,恶心呕吐68%,腹胀45%,压痛60%,肠蠕动改变34%;25%~50%可触及肿块,30%~60%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亚急性肠套叠典型的痉挛性腹痛,腹块和黏液血便不显著,病初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易被误诊为肠炎、阿米巴结肠炎、菌痢,扪及腹部肿块者又被误诊为肠蛔虫症,接受多种诊疗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直到套入部肠管血运发生障碍成为绞窄性肠梗阻。体征上因鞘部包裹着套入部虽有血运障碍,尚未能污染腹腔,因而腹膜 *** 征不明显,但病人全身状况可迅速恶化。临床常见于较大儿童或成人发生的肠套叠。此外,胃切除手术后空肠胃套叠都有上腹部疼痛,早期呕吐胆汁或胃引流量增多。一般手术后并发小肠套叠,可有腹胀、腹......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1岁以内者)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上以前者多见。1.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此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疼痛,当蠕动波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2)呕吐 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3)腹部包块 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 *** 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4)果酱样血便 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5) *** 指诊 有重要临床价值,有些来诊较早患儿,虽无血便排出,但通过 *** 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6)全身状况 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2.儿童肠套叠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拒统计儿童肠套叠发生便血者只有40%左右,而且便血往往在套叠后几天才出现,或者仅在 *** 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儿童较合作时,腹部查体多能触及腊肠型包块。很少有严重脱水及休克表现。
肠套叠原因是什么呢?
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急性常见于4~10个月婴儿,慢性常见于成人 ,慢性与肿瘤等有关。
急性肠套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 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 *** ,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福素: 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新生儿回肠盲肠直径比值1:1.43,而成人为1:2.5,提示回肠盲肠发育速度不同。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cm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 *** 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 :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 *** 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也有人提出由于婴幼儿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失调引起套叠。
5.遗传因素: 临床上发现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以上为 百 科资料,请参阅。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由于宝宝肠管的长度比较长,而且消化系统的发育系统还不完善,因此很容易会发生肠胃紊乱疾病。婴儿肠套叠是婴儿常见疾病之一,而且发病比较急性,一旦宝宝出现肠套叠不适症状建议立即送院治疗。那么,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的婴儿最常见,其中6-12个月的幼儿占到半数。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以原发性多见,慢性肠套叠以继发性多见。肠套叠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春末夏初发病最多见。
研究发现,男孩肠套叠的发病率是女孩的2倍。由于宝宝肠管的长度比成人长,肠系膜较长,易活动,加上肠道发育不完善,肠蠕动不规律,容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如果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添加辅食不当,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或者肠道发生了炎症、肿瘤、息肉等疾病,以及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和腹泻等,均可透发肠蠕动的紊乱,而引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多数是以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也随之套入。这种回结型肠套叠多见于肥胖健壮的婴幼儿。那么,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腹痛:腹痛是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症状,但是由于宝宝自己不会详尽讲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嬉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2. 呕吐:呕吐常在腹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呕吐物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3.果酱样大便:在发病初期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4.腹部肿块:由于腹部肠管发生了套叠,可引起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疾病早期,腹部可扪及肿物;到了晚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出现腹膜炎征象,腹部肿块反而不容易查出。
婴儿肠套叠的病因
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 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
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进到左侧结肠。
按套入肠的顶部和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统计,最多见的为回盲型,占39%,其次为回结型,31.5%,回回型、6.7%和结结型,4.7%,其余为少见类型。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溶血性黄疸能吃母乳吗 宝宝拉肚子屁股红怎么办 新生儿能睡摇篮吗 怎样选择宝宝按摩油
关于宝宝肠套叠是什么症状和宝宝肠套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