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潮(婴儿潮)

 魔术铺   2022-12-31 14:58: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来源:情感婚姻研究所,微信号:marriagesoc

撰文:靳永爱 钱岳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一个跟社会学、人口学完全不相干的朋友突然跟我说:“啥时候分析一下中国的婴儿潮问题呀?最近媒体炒得很火,但是我觉得媒体容易瞎说,还是等钱教授来篇官方的。”

我去搜了一下各种百度新闻,发现媒体里的信息确实挺乱的。我离当教授还有好长一段路,生育问题也不是我的老本行。所以我特意邀请我的好朋友靳永爱来写有关婴儿潮的文章。我俩本科上下铺,是生活、学术上的挚友。如今她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的青年讲师了。生育问题一直是她的研究领域,所以谈谈有关婴儿潮和生育政策的问题,她信手拈来。

我俩先一起讨论选题、确定内容。她写完初稿后,我们再一起修改、润色。我用我稍微粗浅的对生育问题的了解,来将文章改得更通俗易懂。合写小文的过程,好像又回到了本科一起写作业的日子。

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文章。

● ● ●

近段时间,出生高峰与生育政策的问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各种相关讨论轻松上头条:

    “2015将迎人口出生小高峰,中国生育水平低是误读”

    “中国第四次婴儿潮未如期而至,人口报告建议立即放开全面二孩”

    “婴儿潮未如期而至,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

    面对这些吸引眼球的新闻,很多读者要么被误导,要么产生重重困惑。很多人问:

      到底什么是婴儿潮?

      婴儿潮 = 出生婴儿多?

      婴儿潮 = 生育率高?

      出生婴儿多 = 生育率高?

      为什么会预期有婴儿潮?

      这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但又极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本文将引用一些经典的文献,带你科学地了解“婴儿潮”。

      什么是婴儿潮?

      婴儿潮,从学术角度,我们称之为“出生高峰”。早在1991年,著名人口学家查瑞传教授就对出生高峰进行了定义:“出生高峰应指某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出生率(出生人数/年中人口数)明显突出地高于前后两个时期”。(查瑞传,1991)

      查瑞传教授认为出生高峰并不是“出生人数”多,而是“出生率”高。换句话说,出生高峰强调的是出生水平而非出生数量,因为某一年出生人数多少不仅取决于出生水平高低,还取决于人口总数。

      后来,有学者对查瑞传教授在出生高峰定义中只考虑出生率而不考虑出生人数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年出生人数的多少是人口出生水平最直观、最简明的反映,某一段时间的出生人数明显高出前后两个时段也可称之为出生高峰。(周夷谷 & 于丽莎,1992)

      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同时用数量(出生人口)和结构(出生率)来界定出生高峰。(陈友华,2008)

      笔者认为,出生率、出生人数都可以用来界定出生高峰。在总人口短时期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出生率和出生人数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如上图所示,红线代表每年的出生人口总数,以万人为单位;蓝线代表每年的出生率,表示每一千人中的出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出,出生人数和出生率所表现出的趋势完全是一致的。

      实际上,以出生人数为标准,现实意义更强。出生高峰或者说是“婴儿潮”带来的担忧实际上是数量上的,出生人数突然增多,会带来包括医疗服务、教育设施、婚姻市场、就业市场、住房市场等多方面社会资源的紧张。所以,出生率高低本身而言可能社会影响并不大,出生人数的多少才是直接影响因素。

      什么是生育高峰?

      新闻媒体常常将出生高峰和生育高峰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截然不同的人口学概念。

      那什么是生育高峰呢?生育高峰是指生育水平明显高于前后两个时期。通常以总和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 表示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是某一年15-49岁育龄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

      那么,出生高峰和生育高峰的区别在哪里呢?

      以出生率为例,我们将出生水平进行分解。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这样一分解就非常明确了,出生水平实际上受两个因素影响:

        生育水平——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fx,表示各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在某一年平均每个人生多少个孩子;

        年龄结构——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Cx),表示有多大比例的人理论上具备生孩子的能力。

      所以出生高峰由两个因素导致:

        生育水平突然升高;

        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说育龄妇女的比重突然升高(比如以前15-49岁的女性只占总人口的12%,后来突然增加到30%)。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中国历史上三次著名的出生高峰

      中国的第一、二次出生高峰分别发生在1950-1957年、1962-1971年。这两个时期的明显特征是,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然而妇女的生育水平非常高,时期总和生育率都超过了6。

      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战后恢复期,第二个时期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两个时期一方面是生育水平本身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集中补偿性生育,这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出现的“婴儿潮”现象。

      什么是“补偿性生育”?比如在战乱时期,处于结婚、生育高峰期的男人奔赴前线、忙于打仗。战争结束后,出生人口增多,往往很大程度是因为夫妻将战前和战乱时没来得及生的孩子在战后“补偿性生育”了。

      因此,1950-1957年和1962-1971年中国的两次出生高峰,同时也是生育高峰,生育率高是这两次出生高峰的基本原因。

      到80-90年代,我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较低的水平,而这一时段刚好是60年代生育水平最高时出生的人口进入了婚育期,即育龄妇女人数突然增多,导致出生人口出现了小高峰。所以第三次出生高峰出现,主要是因为人口自身年龄结构变动,并不是生育水平突然上升了。

      目前媒体针对出生高峰的讨论往往与生育水平混在一起,声称出生高峰没有到来,原因是生育水平低,所以需要调整生育政策。从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论断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生育政策需要调整,但与出生高峰是否出现并无直接的关联。

      为什么人们会预测有第四次出生高峰出现?

      为什么第四次出生高峰又并未如期而至?

      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查瑞传. (1991). 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 人口研究, 15(3), 7-14.

      周夷谷 & 于丽莎. (1992). 出生人口数量增多是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的主要内容——兼与查瑞传老师商榷. 人口研究, (5), 25-28.

      陈友华. (2008). 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 概念, 测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学海, (1), 13-26.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靳永爱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讲师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婴儿潮”到底咋回事儿啊?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13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